“行,咱倆一起去。”
隔天一大早,陳文芳家外來了二十多人,劉嬸有些為難,陳文芳便道,“來便來了吧,便都招上工,一起做事,人多力量也大,做得也快。”
就這樣,今天你來,明天我來,連著做了五六天,十多畝地終於開墾出來了,陳文芳也是說到做到,今年來一天就結一天工錢,大家見陳文芳如此實在,做活也勤快,撿石頭拔草根也是挺快的,後麵的活有牛便是比較輕鬆了,王二牛跟著劉海叔再帶著石頭大壯二人,用牛拉著犁把地翻過後,三人在後麵把地在平整一下就可以了,人少做飯陳文芳也方便。
翻過的地,幾個上趕著種上了蠶豆,黃豆,花生,都是方便以後用來做糖,做點心的農作物,菜園子也就種了白菜,菠菜,蕎頭等等。
地種好以後,又是農閒了,陳文芳又請劉海叔幫忙再招了十來個泥匠工,打算再起了兩間屋子,順便把房頂也翻修了一番下,用上了瓦片,把茅草頂去掉了,這樣以後不擔心淋雨,風大吹掉屋頂了,古代沒有鋼筋水泥,陳文芳都是買的現成的材料,木料青磚,砌起來很快,泥匠工們做了十來天,房子就起好了,又把屋頂也全部鋪上了瓦片,給匠人們結了工錢,又各自發了大紅包,總之,這房子全靠錢砸出來的,
房子雖是翻新,正常也是要請客過屋的,陳文芳也不耐煩做這個流水席麵,更不喜歡家裡不認識的人太多,便又托劉嬸去了王家莊通知莊上的人家,起屋那天過來接紅包,陳文芳帶著大夥在家包了零食點心當禮包,裡麵包了米花糖跟紅棗。
還是按過年的禮節,大人二十文加一包禮包,小孩五文加一個小禮包,隻要來的都有份,不分親疏遠近,那一天,彆說王家莊,旁邊幾家的村子,劉家屋,藥王村的都來了,一傳十十傳百,有老婆婆帶孫子的,也有小媳婦抱娃的,老老少少,還有小孩自己跑過來,不認識認識的都來了,得虧劉嬸是個能來事的,周邊村子的人雖說不太認識陳文芳,但是劉嬸是全認識的,不然還有些心思壞的想領了又領,居然還有山裡下來的兩個獵戶,王二牛一見是同行,也熱情的接待了,陳文芳也笑著給了銅錢跟禮包。
一共送出去了差不多幾百份禮包,還彆說,莊上的人特彆喜歡這個形式,又不用隨禮,直接發錢發點心,這麼多年請客吃飯的,就人家陳娘子是真心實意的拿錢請客的,便紛紛誇讚她是個大善人,王家莊的人也感覺備有麵子,是咱鎮裡唯一出了名的娘子呢。
到最後陳文芳笑得臉都僵了,更彆說王二牛了,兩人苦笑對視,見到村裡人的反應,陳文芳心說怕是以後不能這樣搞了,來的人太多了,這名聲怕是把彆的富人都壓下去了,得遭人記恨了,而且得虧是離鎮上遠,要是近一點,鎮上人都來了,怕更是樹大招風,容易結仇。
從開荒地到建房子整整忙了一個多月,家裡這些事情才處理的差不多,趕集了都少去幾次。
為了這一次的趕集,陳文方除了米花糖,還買了黃豆,家裡有現成的糯米,便做了個驢打滾,這個好存放,不用擔心不脆,就是得在家就提前做好了。
陳文芳跟王二牛一起,再加上劉海叔兩口子,四個人在家整整忙了一天,做好滿滿一大木箱,裡麵墊著牛皮紙,一層一層鋪滿了驢打滾跟豆沙,賣的時候,再滾上熟的黃豆粉就可以吃了,想著就這兩樣有些單調,家裡有存好的陰米,便又加上一些炸過的豌豆,放了些鹽,做了個鹹口的炒米,炒了兩壇子,也是用油紙密封好,搬上了馬車。
再帶上了王木匠做的牌子,上麵寫著陳記點心,批發零售,一大早的就趕去了集市。
喜歡離異帶娃穿越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