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陰十三劍”好似養蠱煉屍,稍有不慎便會反噬自身,而且每一劍之間都互有聯係,好似人體之內的各路經脈,若是練全十三劍,便等同經脈全部打通形成大周天,暢通無阻,十三劍的劍意彙聚一處,便如活物一般,生出靈性,即是心魔,若是劍主不能將其降服,便要淪為這劍意的宿主劍奴,如行屍走肉一般。
“太陰十三劍”的精髓也在於此,每一劍之間都有玄之又玄的聯係,所練“太陰十三劍”的劍式越多,威力越大,不過與之相對,“太陰十三劍”的自主劍意也就越盛,在“太陰十三劍”威力達到極致的時候,也就是劍主難以掌控“太陰十三劍”而被侵蝕神智化作劍奴的時候。
雖然這些劍奴化作了行屍走肉,但一身“太陰十三劍”的修為還在,隻要有人操縱,就能發出極大地威力。
正因如此,“太陰十三劍”分為“劍”、“心”兩脈,劍道一脈的頂尖絕學“太陰劍陣”便必須由十二尊劍奴組成,實質上就是劍主操縱劍奴結成劍陣,每個劍奴對應其中一式,劍主以最後一式駕馭其餘十
二式,完全發揮十三劍的全部威力。
隻是道門重建之後,玄聖整合五仙傳承,實行功法和神通分開,很少再有修煉“太陰十三劍”失控之人,再加上道門嚴禁煉製劍奴,所以“太陰劍陣”已經很少見了。
隻是沒想到,就在今天,“太陰劍陣”又重現人間。
這些劍奴存在本身就是大罪。
十三道無相無常的影子遍布每個角落,遊走不定,並不用黑衣老人分身駕禦,宛如活物一般。
這正是“太陰十三劍”的詭異所在,若是能完全掌握“太陰十三劍”,便等同馴服了一隻猛獸,可以成為自己的幫手,若是被“太陰十三劍”反噬,就被劍意奪去體魄神魂,成為“太陰十三劍”的傀儡,就如死於猛虎爪下的倀鬼,隻能為虎作倀。
十三尊劍奴對上玉衡星主的“撒豆成兵”,摧枯拉朽一般,轉眼間便把黑甲武士殺了個乾乾淨淨。
這也在情理之中,這些黑甲武士隻是玉衡星主的精血所化,十三尊劍奴卻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隻是被心魔奪去了心智,屬於外力。
張月鹿此時有些惋惜,齊玄素並不在此地,如果他也在,兩人再次雙劍合璧,加上玉衡星主,還真能把這個老家夥留在此地。
張月鹿此時隻有“紫霞”,全力催動“龍虎劍訣”,一劍指天,整個天幕開始逐漸轉紫,很快整個天幕就變成一片深紫色,蕩漾出一圈圈肉眼可見的劇烈漣漪,
然後迅猛擴展出去。
可也就僅僅如此了。
沒有“青雲”配合,僅僅是“紫霞”一劍,還是無法發揮出仙物的威力,隻能是引來紫氣滾滾。
紫氣遮天,此時的天幕就像是一方倒扣的紫湖,這方紫色湖泊還在不斷下壓,波光粼粼的“湖麵”似乎觸手可及一般,可惜沒有青色劍光,而是變成了滾滾紫雷。
“五雷天心正法”。
黑衣老人仰頭望天,雙袖似乎因為盈滿無數風雷而獵獵作響。
他並無太多懼色,隻是輕輕抬手。
十三道黑影同時舉劍,直指蒼穹。
雷光滌蕩,陰影重重。
一明一暗兩道浪潮不斷撞擊。雷光所過之處,無數陰影灰飛煙滅,霞光如潮,每一次漫湧,都有一道道陰森劍影如冰雪消融,化作烏有。
隻是陰影死而不絕,在不斷消亡的過程之中,又不斷重組再生,一方“太陰劍陣”始終不曾真正毀去。
明晦二色反複替換,不斷相互消磨抵消。
畢竟不是雙劍合璧,雖然張月鹿擁有半仙物的助力,但境界不如人,還是很快就呈現出潰敗之勢。
玉衡星主臉色陰沉,雙眼變得極為幽深,與此同時,有六方輪盤在她的身周緩緩浮現,旋轉不休,分彆對應了六道輪回中的天道、人道、修羅道、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
在劍光潰敗的同時,玉衡星主一揮袖,六個輪盤開始飛速旋轉,形成一方真實存在的小世界,將黑衣老人籠罩其中。
黑衣老人的劍光和十三道劍影驟然靜止不動,可仔細看去,才能發現,並非是靜止,而是陷入到不斷循環的境地之中,無論速度多快,都是在原地打轉,不斷重複回歸原點的結果。
高手之爭,勝負就在毫厘之間,玉衡星主手段儘出,強行拖住黑衣老人,為的就是給張月鹿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