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九點,梁江濤和張文雄都把初稿交到了周密手中。
梁江濤對這篇文稿雖然說不上信心滿滿,但覺得至少是合格的。
這幾天,他儘力了解了組織部的材料,再加上跟薑萬軍、周密一起寫稿,對他們的風格也有了一些了解。
利用重生前二十年的材料功底和領先二十年的認識見聞,一個字一個字去煎,一個字一個字去熬,拿出了一篇嘔心瀝血的文稿。
剩下的,就隻能看領導的意見了。
畢竟文無第一,文章的好壞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有的時候要看領導的主觀感受。
每個人的喜好都不一樣,對於一篇材料,好的肯定都覺得好,但究竟好到什麼程度就因人而異了。
而張文雄則是誌在必得,覺得他的大作一定能讓周密震撼,從而一炮打響。
他也是用電腦機打的,他們屋也有一台電腦。
他打字並不熟練,隻是勉強能用。
之前他是看不上打字的,覺得隻是奇技淫巧而已。
打出來的字一模一樣,一點波折都沒有,哪有他那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好看
不過聽說梁江濤打字速度很快,激發了他的攀比心,一定要在各方麵把梁江濤比下去。
於是磕磕巴巴地打了出來。
周密先看了梁江濤的部分,再一次被整潔的卷麵吸引住了,仔細看去。
開頭沒什麼驚喜,但中規中矩,饒是如此,也已經超過了他的期待線。
肯定是能用的!
第一次寫材料,能用,已經是個非常高的標準了!
隻有極有天賦的人,才能達到這個程度。
周密回想起他自己,工作四五年後才有機會寫材料。
第一次寫得跟屎一樣,當時他的師父最後一個字都沒有用。
他沮喪的要死,覺得自己根本不是這塊料。
不過師父安慰他道:“這是很正常的,沒有人天生會寫材料,因為過去幾十年裡你習慣了口語化表達,就算寫文章也是自由化的書麵表達,這跟材料的政治化、規範化表達有很大的不同,都要經曆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
之後又經曆了三年的磨練,他才算上手,最後逐漸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