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三人在附近的一個小飯館簡單吃了一頓。
下午,繼續拜訪。
主要是拜訪財政局長。
在中央和省一級,有個說法,叫大計委、小財政。
計委號稱小國務院,後來改為發計委,當然,很快就會改為發改委。
在計劃經濟時代就不用多說了,全國的資金、物資都要靠它來計劃調配,所以錢的方麵完全是他說了算。
改革開放後,形勢發生了變化,發計委不再直接調配錢物,而是通過項目審批的方式決定資金和資源的流動。
而中央的資金,都是跟著項目走的。
建鐵路,建發電站,建機場,買飛機,建水庫公園.......
國家的大量資金都投在了基礎設施上。
如果沒有發計委的項目審批,資金就無法流轉。
項目給了誰,資金就給了誰。
等於是掌握地方的經濟命脈。
從這個角度上講,財政部門有點像成了發計委的“出納”。
發計委說錢往哪兒流,財政就要把錢撥給誰。
是這麼一個關係。
但到了地市,情況發生了變化,財政部門變得重要起來,形成了大財政、小發計的格局。
因為,地市兩級沒有力量承擔國家級的重大項目,最主要的任務是維持當地的經濟民生發展和基本的體製運轉。
這個時候,發計委的作用就小了。
財政局的作用就大了。
資金主要是靠財政局來分配!
尤其是93年財稅體製改革以來,稅收總體上移,再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返還下級政府,更是造成下級政府逐級欠上級政府錢的局麵。
財政局的作用就更大了,因為下級政府主要是靠它來向上級政府“要錢”。
等要來了錢,也是由它來進行分配。
所以,地市兩級的財政局長幾乎都是最重要的局長,而且雖然名義上是政府管錢,但財政局長一般都是書記的心腹!
梁江濤要乾好工作,自然要見一見這個羅陽縣的財神爺。
想不到,財政局長尹成卻顯得有些架子,比那些縣領導架子都大。
因為他知道,下麵鄉鎮或其他局行來找自己,都是要錢的。
不是我求你,是你求我,自然要端起一些架子。
隻有這樣,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隻是他不知道梁江濤的身份,也沒有那些縣領導敏感。
在他眼裡,不就是上麵下來鍍金的嗎有什麼了不起
如果你態度謙卑一點兒,還能照顧一下,如果連這點兒姿態都沒有,對不起,那就免談。
財政資金,有的是人要。
財政局長乾久了,多少也有些市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