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耿炳文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堅守長興十餘年,以寡敵眾,多次擊退張士誠的進攻。
耿炳文的特長在於防守,而非進攻。
朱棣最擅長的恰恰是野外作戰。
若要擊敗耿炳文,需設法誘他出城。
駙馬都尉李堅乃功臣之後,他的父親李英積功至驍騎右衛指揮僉事,在烏撒戰死,被追贈為指揮使。
李堅素稱才勇,曾任職於前軍都督府。
雖然比不上名將,但也絕非庸才。
耿炳文領兵出征的同時,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鬆、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也接到命令,分道並進。
妙錦把這些將領的履曆全都看了一遍,無法判斷其歸降的可能。
老將顧成比耿炳文大四歲,曾為先帝帳前親兵,奉命鎮守貴州十餘年,威名在外。
自從朱棣就藩北平,與顧城再無交集。
朱棣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演兵紀律嚴明,對農戶、商販等普通百姓秋毫不犯。
在征戰過程中,他始終嚴於約束部下,告誡將士“毋嗜殺”,“毋貪財”,“民心失,則大本虧矣。”
同時,對於德高望重的將領,他也儘可能爭取,比如顧成。
朱棣多次翻閱顧成的資料,有意謀取他的認同和支持。
其實,麵對耿炳文、郭英這樣的宿將,朱棣何嘗不想拉攏示好,但是爭取過來的可能性太低,朱棣隻能一戰。
他對天下江山、社稷民生有著深深的感情,那是他願為之終身奮鬥的理想。
他自信能比朱允炆做得更好。
遼王朱植的封地在廣寧,寧王朱權的封地在大寧,均與北平相距不遠。
朱允炆建文帝擔心他們成為燕王的同盟,於是下旨,令朱植、朱權返回京師。
朱植很聽話,沒有片刻猶豫,拿起行李就走,隻不過中原戰事已起,與京師陸路不通,朱植隻得走海路回京。
而朱權則遲遲沒有動身,他以多謀善斷著稱,或許,他想靜觀形勢發展,相機而動。
不遵旨,視為不忠,建文帝下旨削去寧王三護衛。
然而,由於戰端已開,朝廷無法派人執行這道聖旨,因此隻能流於形式。
八月十二,老將耿炳文率領朝廷的問罪之師到達真定。
朱棣已經掃除北平的後顧之憂,現在可以專心應戰了。
都指揮徐凱帶兵駐紮在河間,潘忠、楊鬆在白洋澱與五官澱之間的莫州屯駐,九千先鋒已到達雄縣。
消息傳來,張玉自動請纓前去觀察敵情。
張玉回北平後,對諸將說:“軍無紀律,不足慮也。”
他向朱棣提議:“若徑趨,彼雖眾新集,我軍乘其未備,一鼓可破也。”
朱棣欣然采納,當即定下攻取雄縣的計策。
為了防止妙錦尾隨而至,朱棣特意叮囑采琪把人看緊,否則嚴懲不貸。
采琪不敢大意,直接下了讓人昏睡的藥。
妙錦一聽說朱棣已經帶兵出發,就明白是采琪搞的鬼。
不由得哀歎連連,她隻是名義上的女衛頭領,實際上,女衛唯朱棣之命是從。
采琪、卉心整天像防賊一樣看著她,搞得妙錦幾乎失去了行動自由。
萬般無奈之下,妙錦猛然想起,自己是有師父的人。
徒弟沒招兒,不見得聰明絕頂的道衍師父也束手無策。
道衍為人就是爽快,開口便問:“你想讓我怎麼幫你?”
被人一眼看出心事,感覺很不好意思,妙錦瞪大眼睛,“師父,你怎麼知道我有事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