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這樣解釋的:“然我在家,必不敢至,今往援永平,彼探知我出,必來攻城,回師擊之,堅城在前,大軍在後,豎子必成擒矣。”
諸將仍然不解,“永平城完糧足,可以無憂,今宜保守根本,恐出非利。”
朱棣進一步解釋道:“守城之眾,以戰則不足,禦賊則有餘,若軍在城,隻自示弱,彼得專攻,無複他顧,甚非良策。出兵於外,奇變隨用,內外犄角,破賊必矣。吾出非為永平,直欲詐九江速來就擒耳。吳高怯,不能戰,聞我來必走,是我一舉解永平之圍,而收功於九江也。”
諸將認為,永平城堅糧足,可以固守,目前應以北平為重。
朱棣的思路是:敵我雙方兵力懸殊,困守在城內,很可能被敵人集中力量全殲,絕非上策。我帶兵而出,不是為了救永平,而是引誘李景隆來攻。我軍在城外相機而動,與城內互為犄角,裡外夾擊,必能一擊製勝。吳高怯戰,聽聞我到永平,必定撤走,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全軍固守孤城,被動應戰,無異於劃地為牢,朱棣率主力在城外打遊擊,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使李景隆顧忌重重,不能專心攻城。
朱棣的安排的確極具巧思。
不過,他此時猶抱琵琶半遮麵,仍沒將自己的思路和盤托出。
隻留下一萬兵馬守城,朱棣率主力奔赴永平。
即使李景隆有再多弱點,麵對十倍於己的兵力,朱棣也無必勝的把握。
兵力不足是燕兵當前的最大短板。
妙錦說得沒錯,有必要去十七弟那兒走一趟了。
救永平隻是一個幌子,一個帶兵出城的理由,朱棣真實目標在大寧。
他要將大寧十萬精銳收入囊中,尤其是朵顏三衛,誌在必得。
至於十七弟從與不從,那不重要,兵馬到手才是關鍵。
去大寧,必然得帶上妙錦,他早就看出,十七弟對妙錦垂涎三尺。
要引得十七弟上鉤,妙錦或許能起到關鍵作用。
妙錦十分興奮,一路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兵貴神速,他沒心思聽,卻又不能掃了她的興,隻能把小丫頭抱到自己馬上。
眾目睽睽之下,小丫頭羞澀難當,忸忸怩怩。
朱棣隻得在她耳邊低聲道:“跟夫君同乘一騎,有什麼難為情的”。
一聽這話,小丫頭終於安定下來,大大方方地任由朱棣抱在懷裡。
張玉、朱能等將領心中焦急,卻也不好當麵說破。
形勢危急,王爺帶上大小姐,會不會分心?
此時,他們尚不知去大寧借兵之事,隻當要去救援永平。
途經盧溝橋,朱棣令這裡的守軍全部撤入北平城中據守。
“天寒水冰,守一橋何能拒賊?舍此不守,以驕賊心,使其深入,受困於堅城之下,此兵法所謂利而誘之者也。”
喜歡妙錦傳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