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家族在朝堂上公然殺害伍孚,這一舉動猶如晴天霹靂,徹底踐踏了朝堂重臣們視為生命的尊嚴。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每一位重臣的心中都湧起了難以言喻的不安。
曹操、袁紹、袁術等這些手握重兵的權臣們,在目睹了這一場血腥的事件後,心中的恐懼和不安如潮水般湧來。他們深知,董氏家族已經不再有所顧忌,他們的權力和生命隨時都可能受到威脅。於是,他們開始悄悄地策劃,暗中將自己的家人和親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以免在未來的風暴中受到牽連。在安排好家人的退路後,他們心中的顧忌便少了許多,開始謀劃著如何利用手中的兵權與董氏家族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而朝中的其他重臣們,他們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他們有著敏銳的政治頭腦。他們深知,單靠他們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尋找外部的支持。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城外的丁原部,丁原手握重兵,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對抗董氏家族的力量將會大大增強。丁原是一個執拗的人,他信奉皇權至上,沒有聖旨和虎符,他是絕不會輕易出兵的。然而,如今的皇帝下落不明,聖旨和虎符也無從尋覓,這讓重臣們陷入了困境,他們想儘各種辦法,試圖說服丁原加入他們的陣營,但都收效甚微。丁原堅持認為,沒有合法的詔令,他不能擅自行動,否則就是對皇權的褻瀆。一時間,重臣們陷入了深深的無奈和焦慮之中,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打破這個僵局,讓丁原站在他們這一邊。
此時,這些重臣們開始後悔起來。他們意識到,當初如果劉辯這個傀儡皇帝還在,他們便可以憑借著皇帝的名義,掌握著大義的名分,與董氏家族進行對抗。可如今,皇帝不知所蹤,他們失去了這一重要的籌碼,做起任何事情來都感覺不順暢,處處受到限製。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當初的決策,為什麼沒有在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之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們意識到,在權力的鬥爭中,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如今,他們隻能在困境中苦苦掙紮,尋找著一線生機。但他們並沒有放棄,他們堅信,隻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和機會,一定能說服丁原,共同對抗董氏家族。他們知道,這不僅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也是為了整個朝廷的穩定和未來。他們必須要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找到出路,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無儘的黑暗和毀滅。
目前的情況是,皇帝已經失去了蹤跡,行蹤不明,而董氏家族將何太後牢牢地控製在手中。在皇宮裡麵,能夠真正當家作主、擁有決定權的,唯有太皇太後以及皇子劉協。如此一來,董氏家族便依仗著所謂的大義名分,在朝堂之上愈發肆無忌憚地行事,其行為蠻橫的程度也不斷加深。因為那第一次擁立劉協成為皇帝的決策最終遭到了否定,未能得以順利實施,而董重手中不但掌控著董卓,還握有那剛剛取得了輝煌勝利的西涼大軍。這樣的狀況使得他們的權勢在整個朝野之中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幾乎無人可與之抗衡。
他們以清理伍孚的黨羽作為幌子和借口,開始大規模地進行清除異己的行動,大搞結黨營私那一套。由於其他的世家大族在之前就已經將何進架空,並且還掌握著兵權,那些真心忠於漢室且毫無私心雜念的大臣,早就已經被架空,沒有了實權。因此,他們首先就對那些忠誠於漢室但又無法被拉攏過來的大臣下手。這些大臣本就對漢室忠心耿耿,在他們心中,隻有國家和君主的利益才是至高無上的,根本不會為了個人的私利而與董氏家族同流合汙。董氏家族自然也深知這一點,他們清楚地知道這些大臣不會輕易地被他們所收服,於是便決定先將這些忠於漢室的大臣鏟除,以免日後他們成為自己權力擴張道路上的絆腳石。
在這場清除異己的行動中,董氏家族展現出了他們殘忍和冷酷的一麵。他們絲毫不顧及這些大臣曾經為國家所做出的貢獻,也不顧及他們在百姓心中的威望,隻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權力和利益。他們利用各種手段,誣陷這些大臣與伍孚的黨羽有勾結,然後將他們一一逮捕、審訊,甚至處以極刑。許多無辜的大臣就這樣被冤枉地殺害,他們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恐慌和混亂之中。
與此同時,董氏家族還不斷地加強對朝廷的控製。他們安插自己的親信和黨羽進入各個重要的職位,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他們還通過各種手段搜刮民脂民膏,充實自己的腰包,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太皇太後和皇子劉協雖然名義上是皇宮的主人,但實際上卻隻是董氏家族手中的傀儡,根本無法對董氏家族的所作所為進行有效的製約和反抗。
清除異己的活動仍然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這使得洛陽城一片怨聲載道,人人都處於惶恐不安的狀態,眾大臣們都不得不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退路。
而盧植的府上也在第一時間就被大批軍隊所控製,因為他們認為盧植將皇帝帶走肯定是彆有深意,董重便打算第一時間拿盧植的家屬來開刀。不過,董卓之前曾在盧植手下參與剿滅黃巾軍,彼此之間是有一定交情的,再加上盧植畢竟有著極大的名望,儘管他們將盧植說成是劫掠皇帝的叛賊,可實際上還是有所忌憚的。再加上盧植是馬超師傅這層關係,董卓並不願意因為盧植的家眷而與馬超產生決衝突,基於以上原因,董卓並沒有遵從董重的吩咐,所以盧植家裡周邊被大量的重兵嚴密看守著。實際上,雖然府內的活動受到了限製,但府內倒也確實沒有什麼人前來打擾他們的家眷。盧夫人將盧毓和盧婉帶在自己身邊,她們都在一個小院落裡,有典韋整日不卸鎧甲地把守著,她們完全無法接收到外麵的任何消息,隻能在無儘的恐懼之中度日。
而蔡邕也意識到洛陽即將陷入大亂之中,於是便提前進行安排,打算提前履行蔡文姬和衛仲道的婚約,將蔡文姬嫁給河東衛氏。河東衛氏其實對蔡文姬頗有一些不滿,因為之前在掩護皇帝和盧植碰麵的時候,拿蔡文姬當了幌子,被傳了出去,他們便認為蔡邕是諂媚討好,利用了蔡文姬魅惑皇帝,蔡文姬已經婦德有失。雖然衛家對此事有意見,但是河東衛家作為一個世家大族,又不願意僅僅憑借傳聞和臆想就輕易毀掉婚約,就這樣彆彆扭扭地將蔡文姬迎娶了回去。蔡文姬雖然父命難違,心中即便有著萬千的委屈,也隻能無奈地遵從父親的意願。
蔡文姬嫁到河東衛家之後,根本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本來衛仲道病情嚴重,他們又覺得蔡文姬已經婦德有失,對她頗有微詞,所以就沒有將她真正當作一個兒媳看待,衛仲道也一樣沒有與她圓房,而是將她冷冷地擱置在一旁,蔡文姬隻是每天維持著正常的生活罷了,衛家人表麵上做足了表麵功夫,實際上卻如同將她像一隻囚鳥一樣幽禁在府院裡,根本不允許她出去。蔡文姬麵對這樣的情景,隻能暗自落淚,獨自黯然神傷。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具體蔡文姬後續如何,以後再做描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