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裡又沒人說話了。
李野說的這個問題很嚴重,但他畢竟是個毛頭小子,現在的形勢又一片大好,所以對他的可信度本身就打了個問號。
但來自幾十年後的李野卻知道,在核心技術這方麵,打鐵還要自身硬,沒有彆的路可走。
在幾十年後的2019年,南北大中在種花家內地的銷量達到了驚人的423萬,放眼望去無一敵手,把所有的競爭者都碾壓成了渣渣,賺錢賺到飛起。
那時候所有人都承認,是內地市場養活了大中這個汽車巨頭,但這家夥又是怎麼回報我們的呢?
2019年,大中在中國高校的校招上,不招收汽車專業的畢業生,就是前麵大中巔峰那幾年,一年也就招幾個畢業生,高端的研發崗位更是對內地人極度排斥。
是內地的畢業生不夠專業嗎?是內地的畢業生不堪重任嗎?
但是比亞迪在二四年校招上萬,總員工達幾十萬近百萬人,工程師人數甚至突破十萬,怎麼就不堪大用了?
大中集團總共超過六十七萬名員工,其中德國本土有近三十萬,占總人數的比例為43%,
但是德國市場隻占大中集團銷量的1/10,而在中國的員工數量七萬出頭,不到德國的四分之一,隻占大中整個公司的約1/10,
可是中國市場卻占了大中集團銷量的1/3。
也就是說,他們在我們這裡拿走了巨額的利潤,養肥了少數的高管和股東,卻並沒有拉動內地汽車工業的就業和發展.
到了最後,還是讓從工業垃圾一步步走過來的迪子,把他們拉下了神壇。
二十萬的車賣十三萬,你就說迪子是不是功不可沒吧!
最終,還是柯老師打破了沉寂,問道:“如果你認為市場換不來技術,那你想怎麼辦?”
李野坦然的道:“我會一邊偷師一邊發展,與虎謀皮、火中取栗,反正跟他們打交道,要多留十個八個的心眼兒。”
“偷師嗎”
柯老師和文慶盛都笑了,李野還真是夠坦誠,把這種“詭計”都說出來了。
李野道:“就是偷師,不丟人,不過一般人是偷學不會的,所以我還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
柯老師和薛部都笑了,薛部長問道:“按你的設想,一分廠的研發車間,最終需要多少人?”
“兩千人,至少兩千人。”
李野篤定的道:“就算是虧錢,也得達到兩千人的規模,如果叔叔覺得虧錢不妥,我也可以想想彆的辦法,
你們是不知道,昌北機械公司那邊現在都有五百人的技術部門了,他們以前是個小廠子,總共才千把人”
“停停停停~”
文慶盛擺手打斷李野,訓斥的道:“公家的技術人員,不允許流入私人企業,彆說兩千人,就是兩萬人,也輪不到個人來養。”
“是是是,我就是這麼一說.”
李野訕訕的表示自己說錯話了,但其實他心裡是真想把技術團隊拉走,變成自己完全說了算的高科技研發團隊。
反正最後都是肉爛了在鍋裡,是公家的還是他李野的,都跑不到彆人嘴裡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