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在技術成果轉化這一塊做得並不是很好,很多時候研究機構有了好技術,無法及時轉化為生產力或者是產品。”王銘繼續說道:
“這樣其實是非常不利的!研究人員沒有動力繼續研究新的技術,企業又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持,導致產品在市場上無法形成有效的競爭力。”
“這樣很容易陷入死循環,拖慢整個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鴻蒙研究所」希望能夠在這方麵作為表率,讓更多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參與進來。”
“你們這樣的技術展銷會我個人覺得很好,我回去後一定會向上麵反映,讓更多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參與到裡麵來。”
黃姓官員原來就屬於自研派的,現在聽王銘這麼一解釋,對技術展銷會的興趣大增,當即表示回去後會對其他部門提及此事。
王銘本來就是這麼個打算,此時向他提起這個事情,隻不過希望借助上麵的力量,加快這一事件的進程。
技術展銷會一共持續7天時間,在這7天裡,幾百家企業都在這裡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技術,並與「鴻蒙研究所」簽訂了一係列的合作意向。
一些沒有獲得相要技術,本身又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紛紛向「鴻蒙研究所」提出聯合開發的想法。
對此,王銘都表示歡迎。在他最初的設想當中,現在的企業其實很多都沒有自研的打算,但實際情況是很多企業都有這樣的需求,隻是自身實力不允許,或者受到各種條件的限製,無法展開研究。
這對於「鴻蒙研究所」來說,也算得上是意外之喜。本來「鴻蒙研究所」的大部分研究計劃都出自王銘的研究規劃,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壞處則是「鴻蒙研究所」失去了自己研發、探索的能力。
一旦王銘出了什麼事,或者因為某種原因無法對「鴻蒙研究所」進行後續規劃,這對於現在的「鴻蒙研究所」來說,將是巨大的災難。
現在的情況不同了,「鴻蒙研究所」在和大量企業合作之後,可以第一時間獲取到市場上的需求信息,對於技術的勉感度將大幅提高,即便是失去王銘這個外掛,後續的發展也不會太差。
另外一小部分企業,既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技術,也沒有能力跟「鴻蒙研究所」提出合作研發,他們隻能期待下一次的技術展銷會的召開。
好在「鴻蒙研究所」的技術展銷會間隔時間並不是很長,目前定的是每3年會舉辦一次,這些企業隻要3年之後再來尋找自己想要的技術即可。
此外他們對自己所需技術留下了一些建議,「鴻蒙研究所」會根據這些建議,以及自身技術池的儲備情況,將這些不太重要的技術逐步列入開發計劃。
至於什麼時候能夠完成這些技術的開發,恐怕就隻有等到下次技術展銷會的召開才能清楚。
這次「鴻蒙研究所」的技術展銷會的舉辦非常成功,一共有464家企業在「鴻蒙研究所」這裡拿到了技術授權,34家企業與「鴻蒙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鴻蒙研究所」通過這次技術展銷會,不但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還與許多企業達成了合作關係。同時技術展銷會也為「鴻蒙研究所」帶來了高達10億華夏幣的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