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興慶府城牆高大堅固,護城河闊寬十餘丈,一看便知是一座難以攻破的堡壘。
不過,今天的興慶府為了迎接大金國使節,吊橋低垂,城門大開,鑼鼓喧天,禮炮齊鳴。
一名少年站在城門前,隻見他中等身材,隻有十六七歲的年齡,臉上卻透露出同齡人少有的穩重和老練,濃眉鳳眼,鼻梁高聳,長得一表人材。
一眾西夏文武立於少年身後,司馬朗見狀,急忙下馬,一路小跑的來到這名少年的身前,一躬到地。
那少年準他起身,司馬朗起身後對少年耳語了幾句,那少年點了點頭,示意司馬朗退下。
見出使依仗到來,那少年正了正衣襟,滿臉笑容的迎了上來。此時,完顏宗乾也已下了馬車,陸文龍等人也都紛紛下馬。
少年來到跟前,對完顏宗乾深施一禮,說道:“晚輩大夏太子李仁孝,攜領朝中文武恭迎金國使節。”
迎接場麵如此隆重,完顏宗乾多多少少有些出乎意料,見李仁孝上前見禮,他連忙回禮道:“蒙太子殿下親自迎接,完顏宗乾受寵若驚。”
李仁孝道:“夏金兩國既是盟友,太師即為上賓,晚輩隻怕招呼不周。”
完顏宗乾何等機敏,一下子便聽出了李仁孝話中的含義,不免一皺眉。
西夏一直臣服於遼,金滅遼之後,西夏轉而臣服於金,由於金國把戰爭中心轉移到攻宋上,主要兵馬皆對峙於南線,再加上北方的遊牧部落的牽製,兵力有些空虛。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金國已無力再發動針對西夏的戰爭。
而西夏雖然表麵臣服於金,但卻不斷向東擴張,有時甚至派小股部隊騷擾金國州府,搶奪錢糧。
剛剛李仁孝自稱“大夏”,又直呼“金國”,並且故意把兩國說成是盟友,還將夏排在金的前麵,證明此人要麼是有心試探,要麼就是彆有用心。
其實,這一路上,完顏宗乾與陸文龍多次談到那夜行刺之事,最終他們達成了共識:刺客是大將軍任得敬派來的人,而不是太子李仁孝的人。可今日一見麵,李仁孝的這番話令完顏宗乾有些不解,不覺暗道:聽聞西夏太子李仁孝在對金問題上是主張聯金的,為何卻有方才一說呢?難道這李仁孝另有他想?莫非那行刺之人與他有關?若是太子和大將軍都主張抗金,那該如何是好?
此時,縱是完顏宗乾這般老謀深算之人,也不免對這一次的西夏之行能否如願產生了疑問。不過完顏宗乾城府極深,內心的想法並沒有表現在臉上,他隻是看了一眼李仁孝,而後淡淡一笑,卻沒有說什麼。
李仁孝沒有從完顏宗乾的表情上讀出任何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也是感歎完顏宗乾的老辣。李仁孝也知道金國朝中對夏的態度也不統一,以粘罕為首的很多人主張對夏用武。而完顏宗乾能夠親自出使西夏,足見他應該是主和派的,這至少說明金國皇帝也不想與夏再起兵戈。
李仁孝也不再多言,引完顏宗乾和陸文龍、完顏壽、完顏亮、完顏雍、曹寧等人來到城門前,向眾人簡單介紹了在列的西夏文武官員,大將軍任得敬並沒有出現在歡迎隊伍中,這一點倒是意料之中。
李仁孝表麵上說了幾句客套話,可這話裡話外卻是飽含深意。其實,李仁孝是堅決支持金夏結盟的,他主張以穩為主,以民為根,不願強起戰爭,致使百姓罹難。
前日,司馬朗已經將紫霞宮發生的一切書信報與他知曉,李仁孝也不禁心有餘悸。起初他也以為刺客是任得敬派去的,可當信中寫到刺客拿的可能是猿靈劍之後是大驚失色。心中既惱火又慶幸,氣她不聽人言,一意孤行,險些壞了國家大事,好在行刺失敗,自己也成功脫身,李仁孝暗歎:隻怪平日裡太寵著她了。
見到完顏宗乾後,李仁孝絕口不提行刺的事,也是不想完顏宗乾揪住此事不放,非要追查刺客的身份,可就不好辦了。
李仁孝雖然年少,卻城府很深,他本想有意試探完顏宗乾此行的誠意,可是完顏宗乾老謀深算,他什麼也沒看出來。他之所以言語間有意抬高西夏,也是不想讓金人看低,畢竟多少年來,西夏一直依附於他國,這對於一個胸懷大誌的未來君主而言,的確有失尊嚴。西夏與金國結成盟友,互不侵犯,也是最好。可是,金乃是虎狼之邦,當年也曾與宋結盟,後來還是撕毀盟書,揮師滅宋。李仁孝不想大夏重蹈覆轍,為了自己的國家,他情願付出一切。
李仁孝是個憂國憂民的儲君,他重視文化,尊崇儒學,立誓要讓大夏百姓遠離戰火,過上好日子。他想成為像父親那樣有作為的一代仁君,甚至他想超越父親,名垂青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