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塵上看看,下看看,比較著兩首對聯的不同。
廣道師兄在此調和了龍虎,平衡了陰陽,氣與神合,證就了金丹大道,既然他認為下麵的對聯的立意要比上麵的要好,那肯定是有他自己認可的原因的。
陸塵不求徹底能摸到廣道大師兄當時的心境,但若是能夠管中窺豹,摸索出一二出來也不錯。
看著看著,忽然陸塵腦海中想起現代世界中禪宗之中一個十分出名的典故來。
“神秀與慧能之間的區彆嗎……”
話說禪宗祖師傳授衣缽給弟子之時,命兩名弟子各自作一首偈語,誰的語意和禪宗暗合,就把衣缽傳授給誰。
備受眾弟子追捧的上座神秀當場做偈一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看了,挺滿意。
不過慧能卻是說了句“美則美矣,了則未了。”
於是,悄悄在神秀偈語旁另作偈語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看到大吃一驚,當夜即把衣法傳授給慧能。
這兩首偈語的含義,大體能和廣道師兄的兩首對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正如神秀的身如菩提樹敗給了慧能的菩提本無樹一樣。
“無天地,便是菩提本無樹,而天地闊,便是身是菩提樹?”
陸塵漸漸抓到了要點了。
確實,慧能的立意是要比神秀要高的,直接將‘佛’的心態都闡述了出來。
可那是佛心,不是人心!
一個是以人成佛的過程,而另外一個卻是直接闡述佛。
不出意外,神秀敗給了六祖慧能,可這並不代表著神秀的立意不高,隻不過他的出發點是以自己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