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涼州的刺史府上,有一場激烈的討論正在進行中。
而事情的起因是因為韓遂的一封信,一封投降信。
在徹底擊敗了蓋勳後,韓遂並沒有趁機進攻金城郡,反而是退回了武威,並且寫了一封信給了董仲穎,提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想要投降。
這封信中並沒有提什麼條件,隻是簡簡單單的說了幾句好話,稱讚了董仲穎的英明神武,然後就隱晦的提出了一句,整個涼州已經支撐不起大規模的戰事了,漢人再這樣打下去,羌人真的要變成涼州的主宰了。
為了整個涼州的安定,為了漢人的利益,不如讓我多出一些力,為了大漢守護涼州。
雖然之後句句沒有談投降,但說的全部都是投降的事情,或許能夠將投降說的更委婉的,也隻剩下那些法國人了。
所以這才有了這樣的一場討論。
“我為認為收攏韓遂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好處。”楊阜說道,“韓遂畢竟也是涼州豪族出身,和地方上的豪族有些千絲萬縷的關係,他手下的兵馬來源多半也是地方上的豪族。”
楊阜說到這裡就停止了,剩下的話語他不需要多說,懂的都懂,**裸的說出來反而落了下乘了。
涼州是涼州人的涼州,這也是涼州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地方,涼州可是一直以來和羌人打生打死的,地方豪族可是有不少私兵的,也就是這些人和朝廷共同的努力,才使得涼州一直處於漢人的掌控之下。
如果將涼州比作一個公司,那麼朝廷在這其中占了最大的股權,涼州刺史就是朝廷委派的總經理,但是涼州那些大大小小的豪族就是公司的股東,或許每個人的股份很少,但也是股東。
作為天水楊家的一份子,楊阜自然清楚這樣的情況,所以也傾向於安撫住韓遂。
“還有第二個點,那就是韓遂頗有謀略。”楊阜說道,“蓋勳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
“北宮伯玉與李文侯這兩個賊寇亡於刺史之手,我們所有人都認為是一舉平定叛亂的大好時機,想要趁機進軍,隻有刺史才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楊阜補充道。
對於北宮伯玉與李文侯的死,所有人都認為是董仲穎做的,除了董仲穎自己,就連兩個幕後的黑手也認為必須是董仲穎做的。至於董仲穎是如何做到的,那自然是因為董仲穎兵法謀略出眾,是一個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男人。
兩百騎兵的由來也很簡單,不要說刺史了,就算是大一點的豪族,也可以拿出來。作為涼州刺史,自己的夾袋有彆人不知道的心腹,這又有什麼奇怪的,沒有才奇怪。
“是的,我兄長可以一舉殺死北宮伯玉與李文侯,韓遂這個跳梁小醜的謀略,根本就瞞不過兄長。”董旻說道,他絲毫不記得了當北宮伯玉與李文侯死掉的時候他可是叫囂著追殺最為起勁的那一個。
“不過這也體現出了一點,韓遂不好對付,這一次蓋勳手上的軍隊傷筋動骨,如果讓我們對付韓遂,恐怕我們也不容易。”楊阜說道。
“有無敵的兄長在,韓遂必然不是我們的對手,或許兄長的幾百騎兵,可以再一次拿下韓遂的狗頭。”董旻說道。
“韓遂沒有這麼好對付。”董仲穎說道,他可摸不出幾百個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