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關外,李乾順的庶弟西夏大將李察哥望著城頭上的遼國完顏旗幟,他知道韃靼人也投降吳乞買的事,掛這個大遼完顏旗幟也似乎合理。
現在的情況怎麼看怎麼是他們被吳乞買耍了,說好的三千老弱,一鼓而下呢?這怎麼把我們的一萬先鋒給吃了?
這麼想著,他似乎又覺得哪裡不對,這吳乞買不會這麼蠢,他不拉攏西夏怎麼對付耽羅國?
難道是忠於遼國的勢力?這殘餘勢力都這麼厲害?他越想越覺得有可能,於是他駐紮下來,一邊派出高手進去探查,一邊派人去南京質問吳乞買什麼意思,並派人跟李乾順彙報此事。
反正是不動了,等耽羅國來了,他們打起來再看看有沒有便宜可占。
黨項人是狼,是吃肉的。不是狗,不啃骨頭………
偏頭關裡的杜壆也不明白蕭嘉穗的意思,他現在也顧不上想。他把西夏人俘虜分開來關押,沒搭檔的單獨關押在一起,有搭檔的關押在一起。
這些是先鋒,沒有漢人和彆的民族,都是黨項人,暫時也沒想著勸降。連李良輔也被他親自下去擒住,沒有勸降的意思。
杜壆知道勸降沒多大用,他們的家人都在西夏,也不會投降。要是有以前俘虜的漢人或者回鶻人什麼的,孤身一人的情況下,才會投降。
這些俘虜現在倒是很配合,甚至還主動要求投降,連李良輔也這意思。這踏馬要是彆人,肯定會信了他們。但梁山知道他們什麼性子,哪裡會上當?
更何況彪爺這裡也沒找到一個合格的不說,還在韃靼俘虜裡抓出來很多西夏探子。得虧是梁山動作快,不然早被他們把消息傳回去了。
也正是因為抓出來的這些陳年老細作,這些韃靼人現在才真正心服口服的臣服。
以前的大宋抓到西夏俘虜也是直接殺的,或者找到他們的家人才會試圖勸降,但這代價太大了,不是重要人物也不值得派精銳冒險去西夏複地帶他們的家人回大宋。
這也導致西夏人和大宋作戰一般都是死戰,成就了他們凶悍的名頭。
這次是認為和新敵人作戰,才想著投降,等著隨時反咬一口,或者留下做細作。
現在王力想著等戰後把他們送去挖銀礦或者挖煤礦,免費的勞力多好?等著以後拿下西夏找到他們家人,若是有幸活著再試圖勸降。
杜壆忙完這些事情,才回到臨時行轅思考蕭嘉穗的意思。這時,王力的命令也來了,讓他留下三千人精銳和兩千韃靼俘虜,帶著剩下的人前往雁門關方向彙合大軍,攻打西京。
杜壆這時也明白了,蕭嘉穗是想先穩住西夏,過幾日就換上耽羅國旗幟。
想明白後,他卻隻留下了兩千梁山精銳和三千韃靼俘虜後帶著剩下的全部梁山大軍去了,當然,他也回令說明了情況………
在南京的吳乞買得到消息也往這邊增兵,雁門關丟了,他很憤怒,他知道是耽羅國人來了。
他算到耽羅國會來,但沒算到來的這麼快,而且精心準備的雁門關也失手。
完顏吾都補都戰死了,他也不好指責,隻得幫他擦屁股。他把防備大宋方向的兵力給基本抽空,連蕭奉先那裡也抽調了很多。
勉強籌齊六萬大軍趕來支援西京,真沒人了,他們多數人分彆防守居庸關方向和黃崖關、殺虎口關等方向。
而王力給了楊誌三萬人,讓他繼續掃清韃靼人的地盤,爭取把緊鄰的整個河套地區徹底征服。
他自己帶著六萬大軍繼續出征,留下五千傷員和兩千親衛軍由唐斌主持。
一出雁門關,王力兵分兩路,一路由張覺帶著馬勁的一個都指揮繞開朔州包圍寰州,能取則取,不能取包圍。
而朔州則由他和蕭嘉穗,帶領主力攻打朔州。
西京外的雲中要塞有三萬重兵把守,但外麵就有神彪軍主力在那裡,他們不敢動。西京城也有兩萬大軍,他們還是不敢分兵支援。
東邊的應州本來就沒多少兵力,過來也無濟於事,吳乞買讓他們等著彙合他的大軍再過來。而再東邊的蔚州、易州、莫州、瀛洲等地都是大宋的了…………
朔州周邊的鎮縣多是漢人官員,他們多是出來主動投降,反正他們不是第一次了。說的好聽點是保全境內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