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海軍崛起、丹麥海軍的壯大,以及荷蘭海上力量的衰落共同導致了海軍力量重心的東移,使英國在北海的利益遭受威脅。
在這種狀況下,波羅的海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就顯現出來,英國不得不在保證英吉利海峽絕對控製權,以及大西洋霸主地位的同時,把目光從歐洲南麵的地中海轉向北方的波羅的海地區。
事實上,這多少也要感謝法國獨-裁者的主動“配合”。
那是在安德魯成功獲取共和國的絕對領導地位後,他就毅然決然的拋棄了法國海軍,不僅取消了登6愛爾蘭的方案,暫緩了遠征埃及的計劃,還壓縮85%的海軍軍費預算,取締了1攬子的造艦計劃。
這位法蘭西的第1執政私下告訴自己的副官,說“不願意將十多億法郎堆積起來的法國風帆艦隊,去成就英國海軍的輝煌”。
也正是安德魯對法國海軍的放棄,加之丹麥對北歐海峽要衝的隨意封鎖,以及新沙皇保羅1世對於瑞典控製下的芬蘭,表現出了勃勃野心,這使得1直沒有用武之地的英國海軍選擇了北上,前往波羅的海教訓那些不遵從大英帝國號令的北歐諸國。
依照英國首相小皮特在國會的解釋,就是“在對抗共和國的同時,也力圖確保在波羅的海的戰略存在,抵製以丹麥、俄羅斯為首的大6勢力,保護傳統盟友瑞典的安全,維護該海域穩定。”
此外,波羅的海地區不僅是英國重要的商品市場,同時還是其獨1無2的海軍物資供應基地。尤其英國在1793年,正式加入反法同盟戰爭之後,英國在該地區的出口量1直在穩步增加。
目前為止,英國對北歐各國的出口量,包括不列顛島本土及殖民地的農產品和製成品,是所有歐洲國家對該地區出口量之和的兩倍以上。更為重要的是,英國緊急時期的1些關鍵性戰略物資供應也嚴重依賴於波羅的海地區。
從北美獨立戰爭開始,延續到法國大革-命與第1帝國期間,波羅的海各國逐漸成為了英國最主要的糧草供應基地。英國72.6%的進口小麥來自普魯士、俄羅斯、波蘭與德意誌等國。
除農產品之外,波羅的海對英國最重要的價值還在於它是英國海軍物資及船舶建造材料的重要來源地。
帝國海軍,以及承擔海外貿易的商業船隊,屬於英國立國的兩大支柱,因此船舶裝備物資1直被視為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
在木製帆船的時代,要建造1艘戰列艦需要多達3000棵樹木、2十英裡以上的繩子和數量可觀的桅杆,因此組建1支海上艦隊意味著消耗大量的資源,而艦船的維護和改裝,又要耗費更多的物資。英國本土無法生產這些物品,或是隻能生產很小比例,因此絕大部分物資都要通過進口才能獲得。
波羅的海和北美是英國海軍物資的兩大來源地,但相比北美地區,波羅的海的物資質量可靠,更加經久耐用。
英國造船工程師羅伯特·西平斯指出了英國木材麵臨的問題,並概述了加拿大的橡木和桅杆在性價比上低於波羅的海。兩個等長的桅杆相比較,裡加的木材可在兩分鐘支撐402誇特的重量,而加拿大木材隻能支持303誇特。注:1誇特=12.7公斤。
此外,這位英國造船工程師告誡各個造船廠,那是他注意到美洲地區的橡樹存在“特彆缺陷”,相比於但澤產的板材,北美橡木需要更長的風乾時間,且腐爛速度也較為快速。而且麻類也同樣如此。
十8世紀時,英國海上物資的主要采購地,就是出產這些材料的波羅的海地區:大麻繩索來自裡加和聖彼得堡,瀝青和焦油來自斯德哥爾摩,橡木和板材來自但澤。
此外,英國所需製造桅杆和帆桅杆的軟木,尤其是鬆樹和冷杉也絕大多數來自波羅的海。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從波羅的海進口物資是英國經濟生活中的1項基本內容。
1780年的《郵訊早報》中曾這樣描述說:“在我們失去了美洲之後,我們所有的大麻繩索,建造和修複船隻的鐵器、焦油、瀝青、船舶甲板,木材桅杆、帆析、船首斜桅等所有1切物資都來自波羅的海”。
不僅如此,英國冶煉廠也非常需要來自瑞典的優質鐵礦石與銅礦石。
綜上所述,波羅的海無疑是關乎英國國運的重要戰略地區。
鑒於波羅的海對英國的戰略價值重大,因此在該地區阻斷,或是破壞英國貿易,就成為安德魯和他的智囊團精心策劃的1個核心計劃。
去年9月,安德魯任命克拉克出任法國駐丹麥大使,其1個重要工作就是慫恿丹麥,加入到俄國新沙皇保羅1世倡導的“武裝中立同盟”,促使波羅的海各國在英法戰爭之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