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年,當皮什格魯率領北方軍團越過荷蘭水道,繼續北上之際,尼德蘭共和國的執政官,威廉5世1家匆忙的乘坐小船,登上1艘小型護衛艦前往英國避難,繼而結束了古老的奧蘭治-拿騷家族對這個低地國家,長達5百多年的(攝政)統治曆史。
不得不說,當共和國-軍隊在荷蘭雅各賓派分子,即“愛國者黨”的協助下,進入尼德蘭的時候,自認為是這個低地國家民眾大救星的法國-軍隊,但其隨後的糟糕行為看起來更像侵略者。
1795年6月,安德魯成功鎮壓了“牧月暴動”,完成對極端派與保王黨的致命打擊,1躍成為法國真正意義上的軍政獨-裁者。
與此同時,在經過長達半年的激烈談判,法荷雙方決定建立新的共和國-巴達維亞。這個名字是源於古代的1支日耳曼部落,而他們古代就居住在荷蘭這塊地區。
巴達維亞共和國的地位由法蘭西共和國提供安全保障,在條約中巴達維亞必須割讓少量的領土,以及負擔巨額賠款,法國駐紮1個3萬人的法屬巴達維亞軍團,肩負著低地國家的安全責任。
這些都意味著,巴達維亞共和國實質就是法國的傀儡政權,1切外交和軍事的決策權都在法國的掌握之下,並且附帶攻守同盟的條款。
數月前,安德魯與法國督政-府鑒於丹麥與法國正式複交,而英國對低地國家軍事威脅,也呈現日益減弱的趨勢,隨即下令將法屬巴達維亞軍團的總兵力,從1795年最初的3萬人,減少到1797年的1半,也就是1.5萬左右。
1795年之前,原本的荷蘭共和國(7省共和國)聽命於英國,而如今,巴達維亞的經濟政策的實行都必須提前知會法國。
不過,新的巴達維亞共和國並不代表荷蘭失去1切自主的權力,荷蘭革-命家的改革受到人民相當的期待。
畢竟。受到大環境的政治現實是他們處於啟蒙思想與法國大革-命的時代,而改革的政策主要是針對人民的需求以及期望,儘管當時法國人在附庸國伴著如同羅馬時代執政官的角色。
最初,革-命者在過渡期間直接沿用舊共和國的憲政體製,等到流亡法國的愛國者黨的領袖紛紛返回荷蘭後,他們清洗了議會並且重新召開會議,取代1切舊有奧蘭治家族所遺留下的規矩,雖然把國家改頭換麵了1番,但是最大的不同仍是人事上的改變。
其目的很明顯,意在維護大小布爾喬亞們的自身利益,顧及商業上的利益。不久,這些曾是革命-者的議員們,就在臨時議會裡開啟了聯邦(集-權)與邦聯(分權)兩種體製的政治鬥爭。
很快的,之前在反抗奧蘭治親王的專-製統治中,表現的眾誌成城的“愛國者黨”陣營,迅速分裂成聯邦黨(民主派)與邦聯派(保守派)兩種。
就如改革舊的國家議會般,新的國家議會麵臨幾個勢力之間的相互衝突:首先是領導主張民主(統1)的勢力,連同以前主張聯邦製的勢力。然而在這兩個勢力之間觀點還是有紛爭的,聯邦派的勢力占居上風,保守的聯邦派勢力善於議事規則,雙方摩擦所產生的衝突氛圍中,民主派主張關注民眾以及議會之外的政治走向,
也是在這個時候,巴達維亞臨時國家議會效仿當時的法國國民議會,被賦予完整的行政能力,以及立法和組織國家機關的權力,並開始堂而皇之的鎮壓1切宣揚分裂主義與保王黨。
在荷蘭政治動蕩不安的時候,安德魯告知法國駐荷大使,及法屬巴達維亞軍團的總指揮莫羅,在巴黎督政-府下達明確指令前,不得公然乾涉這個低地國家的政治生活,必須始終保持中立。
1795年底,當法國督政-府依照《1795年憲法》出爐之後,身為法蘭西第1個姊妹共和國的巴達維亞共和國,其國民議會中的憲法委員會,也在1796年2月提交了1個新憲法。
這個低地國家在隨後開始的公民投票中,最終以153913讚成對11587反對的結果,使得巴達維亞《1796年憲法》正式生效。
儘管民主派與保守派之間依然存在各種分歧。例如:政教分離原則,以及少數民族的地位等,但最終還是轉變成為兩院製的國會,也同時實施間接選舉,行政體係如同法國督政府有5位執政。該狀況下憲法的修正,就如同公元1795年的法國共和國憲法。
1796年6月5日,巴達維亞的督政-府及兩級國會產生。
在法國的影響下,曾是安德魯在阿登軍團的下屬,35歲的赫爾曼·威廉·丹德爾斯將軍(詳見147章),以及後者的親密戰友,36歲地產商人,拉特格·揚·希默爾彭寧克,還有包括德拉克洛瓦在內的3位督政-府執政官,也屬於聯邦製的支持者或是中立者。
顯而易見的,民主派(聯邦派)大獲全勝。
巴達維亞的督政-府由5位執政官主導,並設有8個部委執行國家的各種事務。包括:外交部、警務部、司法部、財政部、戰爭部(6軍部)、海軍部、文教衛生部、國家經濟部(內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