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師團還擁有12個騎兵中隊,3個炮兵連,少量的工兵與輜重部隊。其總兵力達到了1.6萬人,差不多相當於兩個法國師團。其中,約瑟夫·紮賈澤科將軍擔當騎兵部隊的指揮官。
事實上,在中-央執委會內部,曾有人提出直接組建1個南方大兵團,召集出3萬兵力的1線作戰部隊,但這份提案立刻遭到東布羅夫斯基與維比茨基等人的堅決反對。
除了基於兵源素質不高,還有武器數量嚴重不足的考慮外,將軍們更多的反對原因,是基於克拉科夫師的作戰方式,並非要與奧地利軍隊進行硬碰硬的作戰,而是會隨時率領正規軍主動跳出內線,在森林、山區等外線,與奧地利軍隊開展遊擊戰。
為此,在建設正規軍的同時,東布羅夫斯基將軍還需要各省與各市鎮都要建立1支自衛軍,配合主力部隊作戰。
其中,每十個家庭中調出1人,並於9月5日開始全民動員為正規軍的輔助人員(自衛軍),保證每個省的自衛軍數量不低於8千人。
這些非正規的遊擊部隊大約有4萬左右,他們當下主要任務,除了衛戍地方,還需要配合克拉科夫師團,清掃小波蘭地區(南部波蘭5省)剩餘的奧地利軍警。
9月15日,殘留於小波蘭地區的奧地利軍警基本被肅清,5省全部光複。不僅如此,波蘭南部的大起義也逐漸向東波西米亞(捷克),以及斯洛伐克北部山區蔓延。
等到9月中下旬的時候,波蘭起義軍成功控製了進出東喀爾巴阡山脈與西喀爾巴阡山脈的好幾座城堡要塞。
當巴爾博與東布羅夫斯基等人在波蘭南部領導大暴動之際,遠在烏爾姆的安德魯也下令波西米亞方麵軍、德意誌方麵軍與意大利方麵軍從3個方向,同時向正麵的奧地利軍隊發動進攻,延遲奧地利向波蘭南部調兵遣將,策應波蘭愛國者發動的大起義。
儘管如此,處於焦頭亂額的哈布斯堡王朝,依然從奧地利、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地抽調了2.8萬正規軍,包括步兵、騎兵與炮兵。
9月20日,奧屬喀爾巴阡兵團在特爾瓦納成立,出生於瑞士的約翰.康拉德.弗裡德裡希.馮.霍茨男爵,被弗朗茨2世皇帝任命為該兵團的指揮官。
這位霍茨男爵,於1739年4月出生在蘇黎世州裡希特斯維爾的1個古老的瑞士家庭裡。在從蒂賓根大學畢業後,曾先後在普魯士、俄羅斯、瑞士與奧地利軍中服役,並在1795年晉升為奧地利6軍中將。
依照維也納皇帝與樞密院的指示,58歲的霍茨中將在成軍之後的第2天,也就是9月21日的拂曉時分,揮師北上,準備在翻越喀爾巴阡山脈之後,立刻撲滅始於克拉科夫的波蘭大起義。
在了解到上述軍情之後,東布羅夫斯基隨即命令克拉辛斯基的步兵旅,在5千名自衛軍的配合下,進駐位於西喀爾巴阡山的烏斯捷堡壘,防禦奧地利軍隊由南至北的進攻。
然而3天後,奧地利兵團掃清了烏斯捷堡壘的兩個外圍防禦陣地,在1番抉擇之後,克拉辛斯基下令放棄烏斯捷堡壘要塞,率部向西北方向的卡托維茲撤退。
對於這1支在撤退途中,依然還能保持建製的波蘭叛軍,奧軍指揮官霍茨男爵同樣派出了3千步兵,以及2個騎兵中隊繼續追擊。
至於兵團主力的目標,仍舊是波蘭叛軍的大本營,克拉科夫。
在北上過程中,奧屬喀爾巴阡兵團在克拉科夫南郊的謝普拉夫村,遭遇到由費瑟將軍指揮的4千波蘭正規軍,以及1萬多自衛軍的頑強抵抗。
在持續數日的血腥戰鬥中,奧地利與波蘭雙方都傷亡慘重,各自損失了3千人。
9月27日中午,奧地利軍隊憑借兵力與火炮的雙重優勢,最終占領了謝普拉夫村,費瑟將軍指揮的波蘭軍隊被迫向東北方向撤退。
見狀,霍茨男爵再度分兵1部,繼續追擊從謝普拉夫村撤退的波蘭軍隊。至於擁有1.5萬人的奧軍主力,在霍茨中將指揮下,於當晚占領了幾乎是空無1人的克拉科夫。
因為連續的高強度作戰,奧軍官兵同樣是非常疲乏,身為指揮官的霍茨男爵接受了部下的建議,允許在克拉科夫修整1日。
儘管波蘭軍隊與民眾早早的撤離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