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沒有說過這種話,未來去哪裡是你們自己的選擇。你們的人生隻有自己才有權決定,我隻是想說...你們運氣不太好,明年應該很難找到工作,有條件的話,我個人建議你們考大學。哪怕背上貸款,也比不讀好!”
卡特攤攤手,略作思考後決定稍微透露一些消息給這些即將走出校門的年輕人。
萍水相逢,卡特也沒有壞心思。加上,他們確實挺倒黴的...
哪怕早一年,和安娜一樣在79年暑假畢業,都不至於正好迎頭撞上失業潮的開端。
“考大學...哪怕是比較便宜的好大學,一年隻說學費也需要五千多美元,這太誇張了!”
一聽卡特的建議,一名男生立馬搖起腦袋,連連擺手:
“除了學費以外,還有一些雜費,再加上生活開支。一年最少也得八千多,比我爸的年收入還要高了。他們可供不起我,而且我還有弟弟妹妹,如果貸款的話...畢業後一個月六百多美元的收入,最多隻有兩百美元不到能用來還款,這麼點錢光是利息都不知道夠不夠付,這太恐怖了!”
“是啊,上大學太虧了。花這麼多錢去學習,但能收獲到的報酬,和不讀也沒什麼區彆,那乾嘛還浪費這筆錢。工作難找,就慢慢找吧,幾個月我們還是可以等的。”
男生的話立馬引起一片附和聲,卡特對此也能理解。不要說美國了,曾經中國不也有些年輕人有所謂“大學無用論”的說法嘛。
中國的大學好歹有政府補貼,一般家庭都上的起,但美國,讀大學真的是一種奢侈,或者是一種賭博。一種對未來的豪賭!
除了一些能拿全額獎學金,或者助學金的卷王外,一般家庭壓根承擔不起孩子上大學的費用。就拿哈佛大學舉例,40年時,哈佛大學每年學費75美元,聽上去是不是不多但當時的人均年收入才90美元啊!要供一個孩子讀書,就意味著一位父親年收入的3%都要拿去交學費。而且這個比例還在逐年上漲,到眼下,學費占收入的比重早已突破了90%,甚至是95%。
注意,這是年收入,而不是平均年可支配收入。以及,最關鍵的,這還得是中產以上家庭,平均平均...凡事就怕被平均...
除了這個較為數據化的例子,再看看某位觀海兄,這位觀海老哥的助學貸款從22歲畢業一直還到了43歲才算還完,還了足足二十一年,和還房貸都有得一拚了。
在如此高昂的學費下,艾爾蒙德近乎九成的人,在其人生規劃裡根本就沒有大學這一選項。至於剩下那一成的人,則要麼是絕世卷王,人家就是奔著大學提供的獎學金、助學金去的,要麼就是家底比較肥碩,上不起眼下學費年均五六千多的名牌大學,上個便宜點的,兩千多的州立大學咬咬牙還是能讀得起的。
除了這兩類人外,其他人,高中讀完就可以出門上班掙錢了。然後談個戀愛,結個婚,再瘋狂下崽混跡芸芸...
“隨便你們咯,我還是那句話,你們的人生得由你們自己決定。”
卡特頗為理解地點點頭,倒也沒有來一出美國版勸學的意思。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卡特也不是個“何不食肉糜”的人。
如果沒有曾經創業失敗的打擊,或許卡特還會多勸幾句。比如什麼讀完大學,雖然起步薪資看似和不讀沒什麼區彆,但讀完大學後,未來的發展要比不讀強很多,升職加薪不是夢什麼的...
但現在嘛,沒必要!不是每個人的人生都要轟轟烈烈的,成功的奮鬥逼固然令人羨慕,眼紅,聽起他們的過往經曆也會令人有些敬佩和向往,但當個躺平怪,它也沒什麼不對不是嗎
何況,奮鬥逼不一定成功,但隻要你躺得夠平,那一定很輕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