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下一秒,王燁皺眉並且遲疑了瞬間,隨後在眾多領導們的注視下說道
“重啟殲-9?”
“雖然我對於殲-9這個項目並不太了解。”
“但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項目應該是六十年代末提出來,在70年時正式立項的吧?”
“從項目提出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差不多有十五年時間左右,那時候的設計指標和設計方向,應該難以滿足我們現在的作戰需求了吧?”
“再加上後續的研發,還需要不少時間啊!”
從王燁的聲音中不難聽得出來,王燁對於重啟殲-9這個項目充滿了質疑,而原因也正如王燁所言,這個東西從設計的角度來說,可能已經落伍了。
雖然王燁表示自己不太了解殲-9,但那是基於現如今這個時空這個時間點,自己正常的認知說的,事實上王燁對於殲-9這個項目非常了解,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王燁比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了解殲-9這個項目。
而殲-9項目的起源,其實可以推到二十年前。
那時候北方局勢緊張,戰爭的壓力直接拉滿了,各種反製手段紛紛上馬,用來對抗這種戰爭威脅。
陸軍方麵,開始瘋狂爆兵生產坦克,大量的59坦克被生產製造了出來,哪怕時過境遷到了現如今的83年,哪怕在這些年對外支援出去不少,哪怕這兩年紅星聯合體已經幫忙處理掉了不少老59坦克,但是現在的部隊裡麵,依然裝備有大量的59坦克。
在這些老59坦克裡麵,絕大部分都是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早期的存貨,車齡已經達到了七八年乃至是十幾年之久,如果不是裝甲部隊的戰士們儘心儘力的保養,再加上日常的訓練強度比較低,估計早就趴窩變廢鐵了。
而空軍方麵,當然就是戰鬥機。
但是那時候國內最先進的戰鬥機,是仿造米格-21而來的殲-7戰鬥機,很明顯無法滿足這樣的作戰需求,如此情況下,國內就急需一款高空高速性能強大,機體尺寸較大航程足夠遠,並且具有較好的對空雷達,可以有效攔截敵方戰略轟戰機的戰鬥機。
但那個時候國內科研基礎薄弱,生產能力低下,所以這個任務非常艱巨。
最終,經過當時國內的航空科研巨頭,位於遼沈市的601研究所決策,決定分兩條腿來走路,也就是分彆立項兩個戰鬥機項目。
第一個項目,是基礎,是保底。
具體的內容大致可以描述為以目前已經熟練掌握了生產技術的殲-7為藍本,繼續跨越式的升級,比如從單發改為雙方,比如增加飛機尺寸,研製一款高空高速性能優秀,可以長時間滯空,有效攔截敵方戰略轟炸機的戰鬥機。
這個項目,後來誕生了殲-8戰鬥機。
並且為了確保這個項目絕對可以做到萬無一失的保底,這個項目由當時國內航空技術最強的601研究所親自操刀,同時由同樣位於遼沈市的國營112飛機製造廠協助,後來的601所和112廠的科研生產聯合體,經過一係列的改製之後,在幾十年後也被網友調侃為“沈霍伊”。
第二個項目,則是一種“預研”,一種瞄準世界先進水平的“追趕”。
這個項目設計目標,在當時來說定的相當高,瞄準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甚至可以說高的已經有點離譜了,比如“雙25”性能,也就是改型戰鬥機的飛行速度要達到25馬赫,最高的升限為25萬米,同時要采用兩側進氣,機頭雷達的國際先進設計方案,以裝備更大尺寸的機載對空雷達,以確保高效發現和攻擊敵人戰略轟炸機。
總而言之,這個項目的設計指標和設計方案非常前衛。
最終這個項目被成立於70年,同年611所在601所和其他單位的支援下成立,地址位於川蜀省蓉城市,然後這個無論是成立時間比較年輕、而且整體科研人員年齡也比較年輕的611所,開始承擔這個項目的研發工作,這個項目就是殲-9項目。
在幾十年後,和611所是鄰居而且是搭子,同樣位於蓉城的國營132飛機製造廠,這兩個科研生產聯合體,也被網友稱之為“蓉洛馬”。
其實從殲-8和殲-8項目,某種意義上來說,“沈霍伊”和“蓉洛馬”的工作方向,就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偏差,“沈霍伊”更注重為這個國家的國防事業進行保底,而“沈霍伊”則更加傾向於追趕世界先進水平,進行前衛的研究和設計。
當然了,601和611所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幫助的存在,並無高低之分,隻不過主要的研究方向,因為國家的需求,有所差異而已。
最後,關於殲-9項目。
因為當時殲-9立項時的指標提出的太過於誇張,再加上七十年代後期,蓉城的611所還肩負了殲-7改進型項目的相關研發,導致在殲-9上無法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至於缺少經費的問題就更不用說了,進而導致了殲-9項目的夭折。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在80年,因為殲-8已經完成定型,同時國際壓力大大減小,戰爭壓力緩解不少,國內中心轉移至經濟建設方麵,而殲-9項目單憑一台發動機根本無法完成設計指標中的性能要求,最終宣布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