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年頭,因為沒有合法的交易市場,民間文物出售的渠道特彆單一。
普通老百姓除了把東西送文物商店來,幾乎沒彆的地方出手,這是唯一合法渠道。
你要是非賣給彆的地方吧,不但算是投機倒把,違反國家法律。
關鍵也是真沒有多少單位和人敢要,誰都怕惹上麻煩啊。
所以也正因為這種由國家主導的購銷政策,才會死死的限製住了一切文玩古物的價錢。
再好的東西,那都得由國家來判定價值。
國家說這個東西值多少錢,才值多少錢。
這就是為什麼寧衛民上次急用錢,把一對兒葫蘆瓶送韻古齋後,聽見價格不合適轉身就走,之後也沒再去彆的地方問價的原因。
沒轍啊,可出手的地方選擇太少了。
寧衛民又沒有康術德布局引人上鉤的本事,讓店家上趕著主動求買的能耐。
據他估計,恐怕誰看他這年輕的麵相都會輕視他。
那要是人人都當著他麵兒做出一副大爺姿態,拿出一個行價油印本兒來。
然後指著上麵說他的東西就值二百五,他非被氣個半死不可啊。
本來就舍不得嘛,既然賣不了幾個錢。
他又何必跟《大宅門》裡當皮袍的白景琦似的,轉著圈兒的找氣受呢?
乾脆拉倒。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他是他,彆人是彆人啊。
雖然沒有康老爺子的本事,可他寧衛民到底能從彆處籌措出錢來,換成旁人又該怎麼辦呢?
說到根兒上,誰出來賣東西,不都是因為缺錢才來的嗎?
真要是連一點抓撓都找不到的人,那恐怕還是得把東西賣給文物商店才行。
但這又要牽扯到一個難點了。
即便不計較價錢了,要想順利把東西賣出去,也沒那麼容易。
還得看賣主兒能不能找對地方。
要知道,有關文化古物方麵的經營,國家規定得很嚴格。
各個商店的經營範疇區彆很大,劃分明確,絕不能混業經營。
從京城整體上來講,東四和八麵槽有專屬於外貿部門收購珠寶鑽翠的收購部。
在新街口、西單和琉璃廠有屬於文物商店收購書畫瓷器的收購部。
金銀飾品則必須由國家人民銀行統一收購。
而幾乎每個鬨市都有分布的信托商店,其實是專收生活類舊物的。
比方說什麼毛皮大衣、照相器材,自行車等物品,或是木器家具。
生活裡用不上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往信托商店裡送。
要是再聚焦於琉璃廠這“專業”的京城古玩一條街來看呢,分得就更細啦。
文物商店下屬的韻古齋,那是金石陶瓷門市部。
萃珍齋是近代陶瓷門市部。
慶雲堂是曆代碑帖門市部。
寶古齋是曆代書畫門市部。
還有萃文閣刻字社,那是專營圖章用料的。
而文物商店體係之外的商店,那隻有美術出版社下屬的容寶齋和京城畫店,才有自行收購銷售字畫的權力。
怎麼樣?複雜不複雜?
那想想看,一般的老百姓哪兒懂得這個啊?
特彆是頭一次想賣東西的主兒,肯定暈頭轉向分不清啊。
一旦興衝衝的抱著東西來了琉璃廠,十個裡肯定有九個會發現找錯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