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稱“跳加官”。
較為特殊的是“女加官”,那是本家為老太太辦生日的專屬劇目。
由戲班唱旦角的演員扮演,所扮的人物取材於道教女神仙“王母娘娘”。
頭戴鳳冠,身穿女紅蟒袍,手持牙笏。
同男加官一樣,戴一白色笑眼女麵具,梨園行稱之為“女加官臉子”。
而通常情況下,如兩出戲一起演,排在“跳加官”之後的就是“跳財神”。
“跳財神”的表演形式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種。
文財神取材於道教神仙比乾,武財神取材於道教神仙趙公明,還有一說是西域“大回回”。
自清代中葉以後,文財神的表演形式逐漸失傳,就隻有跳武財神的了。
演出的時候,扮財神的演員懷抱一個大金元寶,單手整冠、抖袖、舉起元寶跳躍,向左右各跳兩回。
即將元寶放在堂桌上,順手再將托盤中的字軸兒打開,給觀眾們展示出一副對聯。
上有“福如東海”、“招財進寶”等喜慶字樣,以此討喜,獲得彩聲。
而所有堂會開場儀式中,要說最平淡的,應是“報台”。
通常隻有昆曲戲班才有這項儀式。?
報台台詞的內容是根據所舉辦堂會的性質而決定的,不同的堂會有不同的報台詞。?
作用就如同說相聲前的定場詩差不多,僅僅是念一段京白詞罷了。
因此寧衛民的想法,說起來其實很簡單。
他認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京城最典型的舞台藝術就是京劇。
再加上京劇演員的扮相、行頭、盔頭都是五顏六色,華麗繽紛的。
這與以東方絲綢為主題的時裝發布會主題非常相符。
所以他才會主動去跟康術德請教,想嘗試從傳統京劇上下手來解決問題。
還彆說,既然都是登台表演的形式,就必定有地方可以借鑒。
他這一問啊,果然從老爺子的嘴裡,問到了他需要的答案。
照老爺子的意思,“破台”是首先可以排除的。
而“跳加官”、“跳財神”也不大合適
因為這兩處開場戲雖然喜興,也附和外國人惦記發財的心願,但卻與國家目前所提倡的精神文明不符。
今年政府正在宣傳五講四美三熱愛,我們的領導乾部也講究清正廉明。
這一套升官發財的真跳起來,容易再被國內的報刊撰文批評。
最後也就剩下“跳靈官”和“淨台咒”以及“報台”了。
如果單純為討吉利和熱鬨,這些倒是可以。
老爺子又補充說,清代內廷獨有個傳統,是“跳五色靈官”。
所謂五色靈官,要在勾臉時分五種顏色,老靈官勾娃娃紅臉之外,那四位是紅臉紅劄,黃臉黑劄、藍臉蒼劄和白臉黑滿,臉譜多用揉底,再以筆勾出紋理。
這樣一來,場中的顏色就多了。
如果再從豐富演出形式的角度考慮,可以把跳四門鬥,上鞭炮竿子,高空拋火彩,和念淨台咒以及報台之能兼並演出。
這樣文的武的全有,跟耍雜技似的,娛樂性也強,保準兒中外來賓都愛看啊。
就這樣,寧衛民借助了老爺子的見識,在這件事上大大的露了一臉。
陪著皮爾·卡頓和宋華桂去雜技團和京劇團的當天。
寧衛民其實是最後把自己的主意亮出來的,結果還恰恰是最亮眼、最實際,也最符合需要。
因為一是皮爾·卡頓要的魔術表演太普通了。
雜技團的古彩戲法實在沒什麼看頭,還停留在《立櫃現身》、《燈亭現彩》、《籮圈獻彩》的水平呢,太缺乏新意。
二是猴兒戲雖然精彩。
可因為安全問題,對舞台要求較高,不但對搭建有尺寸和穩定性的要求。
演員也需要提前適應地形,多次彩排才好。
否則就難保演出效果,隻能派去個猴兒王意思意思,也就達不到皮爾·卡頓希望絢爛熱烈的要求了。
而寧衛民的主意就不一樣了,他就需要五個武場演員上台。
雖然年輕一代已經沒幾個人懂得了,可表演的又不是正戲,不過是基本功的運用罷了。
劇團還有老人在,點撥一下,試演出來並不難啊。
再加上靈官的扮相都是大花臉,勾著臉,穿著盔,紮軟靠,五彩繽紛一上台,這形象就唬人。
找個演員披掛上陣跳了一個四門鬥,又表演了一個高門拋火彩的活兒,就把皮爾·卡頓給樂壞了,連連鼓掌。
宋華桂也比較滿意,衝寧衛民比出了ok的手勢。
於是,此計定矣,這個節目當場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