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相聲的人一定聽過這麼一段兒唱。
“買賣能忍,和氣生財,不分窮富,一樣看待,買賣賣的熟主道,上櫃來笑顏開,休要發困你莫發呆,像你這樣的買賣,怎麼能夠不發財?”
說句大實話,其實這唱詞裡的“不分窮富一樣看待”,應該僅僅是一句類似於宣傳口號似的自我標榜而已。
因為想想就知道,做為商人,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怎麼可能不喜歡大客戶,目光不專注地瞄準有錢人呢?
就像寧衛民他們,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彆說利潤都是從財大氣粗的人手裡得來的,就是貼補給鄰居朋友們的好處,也是這麼來的。
那他們主要精神頭兒,當然就得放在做大生意上了。
這無可厚非。
否則“殺”不了富,還如何能“濟”貧呢?
不過話說回來,有了人緣才能有財源的道理總是沒錯的。
真要有哪個商人用捧高踩低的方式去做生意,把自己對貧富的好惡都明目張膽的表露出來,絕對是個二傻子。
因為無論富人或是窮人,那都會對這樣的人性,心聲厭惡,避之不及的。
所以說,一個商人的經營手段越是高明,越能在表麵上做到周到備至,討所有人的好感。
對富人既不顯出刻意的逢迎巴結、溜須拍馬。
對窮人也不顯出狗眼看人低的輕忽、怠慢。
也隻有如此經營,才能上下兼顧、左右逢源,把能賺的錢都裝進自己的兜裡去。
很顯然,從這點上看,寧衛民同樣是一個頭腦清醒,處事精明的好樣板。
還彆看他煙酒店零售業務並不真正賺錢。
可他自己心知肚明,作為必要的掩飾、偽裝、庫存地、商洽場所、信譽保證、回款途徑。
這家店鋪仍然對他的生意有著太多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以在招待主顧的實際經營上,他照樣是熱情殷切,笑容滿麵。
不但不會帶出輕忽、蔑視的態度。
甚至大哥大姐,叔叔阿姨的叫著,把話說得相當動聽。
明明他知道來光顧的人都圖他賣貨便宜。
他卻口口聲聲地感謝每一位買東西的人照顧自己生意。
明明有人是囊中羞澀,消費能力有限,隻能一包煙,一瓶酒的買。
他卻客氣的自曝其短,說店小東西少,隻能保證貨真價實,反讓對方多包涵。
即便是有人一時不便,想買東西身上又沒帶著錢。
那隻要問清是家住附近的客人,他也是急人所急,爽快的讓人先把煙酒拿走。
嘴裡還得說幾句客氣話呢。
“您什麼時候得空給送過來就行,或者等您下次來照顧生意,咱一塊算也行。咱們今後打交道不會是一天兩天的,還能彼此信不過呀。小事兒一樁,您甭放心上……”
總之,他的語態言辭帶不出一點影射對方貧困、瞧不起人家的意思。
既讓對方買走了店裡的東西,心理還得了滿足。
那想想看吧,這麼一來,在他以身作則帶動下。
其他人招待起顧客,也會有樣學樣,是個好氣性。
而買了貨的主顧呢,非但覺得貨物值,對煙酒店的服務態度也說不出什麼來。
回去還得繼續跟旁人念這兒的好處。
那對於煙酒店來說,不就更是“牆頭上吹喇叭——名聲在外”了嗎?
這買賣要是人氣兒不旺啊,那才真是沒道理了呢。
實際上等到晚上六點半鐘關門上板兒後,寧衛民和張士慧粗點了一下錢箱裡的現款。
他們就吃驚的發現,居然一天賣出去小兩百塊呢。
好家夥,真要是天天都能這樣,一個月的六千塊的流水額也不容小覷呢。
而且按百分之二的利潤算,幾乎都能賺出雇請兩個人的工資了。
這樣的成果可是他們都沒想到的。
然而更讓他們大為驚喜的是,這天最大的獎勵,居然來自於“張大勺”的犒勞。
本來呢,他們今天是要請大家夥去外麵吃的。
還特意邀請了“張大勺”這位房東,以作小店開業的慶祝和答謝。
結果沒想到明明說好的事兒,“張大勺”這頭倒變卦了。
這麼大熱的天兒,老爺子居然主動做了好幾道,輕易不拿出手的好菜款待他們。
老人家還自己搬出桌椅,把菜肴碗筷全在當院給擺好了。
“張大勺”的手藝還用懷疑嘛,再搭上幾個人也真餓了。
等那美味佳肴的香味一飄到了前邊兒,根本不用言語。
沒多少工夫,就把他們幾個都給引得直流哈喇子,一個個全給招到後麵院兒去了。
不用說啊,等到寧衛民他們幾個人看著跟變魔術變出來的,好幾道擺在桌上的美味佳肴之時。
無不是目瞪口呆啊。
“張大勺”卻一邊擦拭著脖子上的汗,一邊跟老頑童似的樂著說話了。
“都沒想到吧?知道為什麼今兒我不吃你們,反倒讓你們吃我嗎?嘿嘿,告訴你們,就因為你們辦事兒有人情味兒。”
跟著一指寧衛民和張士慧。
“哎,你們這倆小子,沒騙我。你們做生意,還真不是假實在,是真實在。我喜歡”
“你們賣的東西價錢實在啊,好!對這些街坊鄰居們也是夠體諒的。說真的,我可好久沒見著肯賒賬的店鋪了。這年頭像你們這樣懂得為人的年輕人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