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春節期間,除了沈陽出了“二王”的惡性案件之外。
幾乎全國各地都能看到萬象更新的積極變化和讓人耳目一新的迎春活動。
比如祖國最南方的花城。
幾乎到處能聽見抒情女高音沈小岑一炮走紅的新歌《請到天涯海角來》。
大年初一,花城的市民除了去商店搶購晴倫的開衫之外。
還有很多拖家攜口的人圍聚在白天鵝賓館門口,準備進入參觀。
春節前七天,由港商霍先生和省政府合資建設的白天鵝賓館正式開張營業。
這座賓館樓高二十八層,擁有八百多間客房,是這個年代的花城最高、最大、最高級的五星級賓館,並且還成為第一家對所有人開放的五星級賓館。
當時進入到賓館的人無不覺得這裡簡直就像到了天堂。
人們尤其感到驚詫的是,那個叫“故鄉水”的室內瀑布怎麼能天天有水?
在我國中南部的安徽省嘉山縣,國家新聞電影製片廠也正在拍攝記錄片《春風從這裡吹起》。
從攝影師的鏡頭中看到的集市上,各種生活物資琳琅滿目。
這些五顏六色的日用品,高檔的毛昵綢緞,衣服和鞋子等商品,正在進入廣大農村。
我們的農民並不是樸素到不想打扮自己,隻是因為當初沒有錢。
如果有了錢,他們也很會裝點自己的生活。
集市上,拖拉機成了本年度最引人注目的商品。
為了買拖拉機,有個老大爺已經在這轉悠兩三天了。
誰也沒想到,他把買拖拉機的錢裝在一個麻袋裡,後麵有他的兒子給他擔任保鏢。
這部紀錄片,沒有進行一點的刻意布置和擺拍。
真實且生活化的向觀眾傳達了富裕後的農民,購買力明顯增強的狀況。
與此同時,在我國北方的遼寧鞍山,靠《嶽飛傳》成名的評書演員劉蘭芳剛剛成立了自己的演出隊,開始在鞍山周邊進行巡演。
他們首先到達的一個村子,按照五毛錢一張票開始銷售。
沒想到附近幾個村子的人聽到消息全來了。
騎著驢趕著馬車的,漫山遍野的全是人,把演出隊包在中間。
就這樣,首場演出結束後一數錢,竟意外賣出了數萬元的票。
這不但讓整個演出隊都震驚了,劉蘭芳本人更是終身難忘。
最後回到京城,今年當然也和往年大不相同。
因為除了從1956年開始,已經持續了二十屆的春節環城跑,照舊舉行之外。
不願在家閒待著的京城老百姓還有了另一個好去處,可以去逛逛。
那就是寧衛民以皮爾·卡頓齋宮陳列館名義,聯合天壇公園和區服務局,三方共同籌措舉辦的“春滿人間——1983年天壇齋宮雕塑藝術遊園會”。
不用說啊,京城這地方要恢複廟會傳統,那可太具有群眾基礎了。
因為在老年間,窮人不但能指著這廟會活命,老百姓也指著逛廟會找樂呢。
不誇張的說,一進這臘月初一,到明年的臘月初一。
這一年都幾乎天天有廟會,天天有地方去。
那時候逢三是土地廟,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謂之京城的四大廟市。
就這十天一轉,假如初九到十二,都是隆福寺。
十三、十四又倒轉回護國寺,十六、十七又到白塔寺了。
都跟集市似的,擺攤賣東西,賣叉子掃帚大鐵鍬,現在叫日雜。
說白了,廟會對於京城的百姓而言,幾乎和農村人趕大集一樣的重要。
歲歲年年的這麼下來,早就成了京城百姓生活裡的一個習慣性群體活動了。
那麼可想而知,闊彆二十幾年之後。
寧衛民借著雕塑藝術展的由頭,變相地恢複了春節廟會的傳統。
這有多麼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心意。
其實還彆說在這極其缺乏文娛活動的年代了。
哪怕是在人人都喊著“春節越過越無聊”的三十年後。
廟會不也依然散發著一股無可比擬的魅力嗎?
所以呀,咱們還隻能說京城的這塊土壤,就適合生成這樣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地方。
這裡的老百姓,他還就喜歡這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熱鬨勁兒。
更何況寧衛民絲毫不輕忽廣告宣傳的作用,三萬塊的宣傳費不眨眼的砸了下去。
從京城電視台到廣播電台,再到《京城晚報》、《京城日報》、《京城青年報》。
在除夕到大年初五這六天之內,那是全方位廣告轟炸啊,力求做到人儘皆知。
這還怎麼可能不火呢?
愛看熱鬨、愛趕廟會的京城人自然高興得不得了,憋足了勁兒要去?一?、逛一逛。
事實上,這首屆的“雕塑藝術遊園會”,從2月13日的大年初一正式開始,到2月27的元宵節為止結束,整整十五天裡啊,就沒一天不人潮洶湧的。
其實要按理說呢,像大年初一,大部分人應該走親戚串門去。
除了春節假期三天還有公休的一天,其餘都是工作日,人們還得上班。
這十五天的大部分時間裡,本不應該有太多的人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