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寧衛民為了杜絕浪費和偷拿現象所做的嘗試,取得了全麵的成功。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些辦法一經實施,效果居然是那麼的好。
不但立竿見影的真把成本降下來了,基層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得到了提高。
甚至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淡季居提升了飯莊營業額。
是的,無論是後廚還是餐廳的妙招,市場都很買賬。
實際的銷售情況簡直好極了。
比方說後廚用每天剩下的餘料製作出的包子,被點心店正式定名為“百味鮮”。
就因為個頭兒大,餡料幾乎都是山珍海味,而且價格低廉,一個隻買兩毛五分錢。
一經推出就成供不應求之勢,完全成了點心店的拳頭產品。
為了照顧到更多的客人,點心店甚至不得不執行一人限購四個包子的規矩。
還彆看每天店裡多了也就能提供五六百個,少了也就能做二三百個的包子,頂天不過增加個百八十塊的利潤。
但這事兒是不能這麼簡單計算的。
要知道,吃過這“百味鮮”包子的人都覺得好、覺得值,實在太掙口碑,太賺名氣了。
這玩意起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跟網絡時代購物網站推出低價秒殺的產品效果差不多。
那是天天引得附近的居民來排大隊啊。
什麼是最好的廣告?
這就是最好的廣告啊。
自打席卷容寶齋以後,絲毫也不知自己給兩位主任添了多少堵的寧衛民,開始了新的生活。
首先,為了妥善安置弄到手的寶貝。
他馬上大刀闊斧開始實施清倉處理。
親手做的那幾個魚缸,除了一個送給了隔壁的米家姐兒倆以外。
其他的全和那些新孵化的兩窩小魚兒一起,以一百二十元的揮淚價兒甩給了古四兒。
但這筆錢,寧衛民也沒能踏實揣進兜裡去。
除了請老爺子前門樓子底下又吃了一頓“老鄭興”,王府井的“清華園”洗了幾回盆塘。
又買了點“五芳齋”流油的大包子、南味兒熏魚,以及“全素劉”的素什錦、素雞以外。
剩下的錢,他全都用來換了三個大樟木箱子,以作為這些名家名作的臨時居所。
至於那些用於給魚缸加溫的大燈泡子,倒是真的發揮餘熱,管了大用了。
寧衛民用來把屋裡裡裡外外,犄角旮旯都烤了一遍。
青苔沒了,蘑菇也去了,總算成功去潮除濕。
於此同時,他每天也沒忘了按照師父的吩咐趟鬼市繼續淘寶。
他買東西完全是按照老爺子教的“打炮錘”的法子。
這攤看看,那攤看看,以“多選擇,勤跑道,少出錢,買精貨,少買貨”為目標。
非遇極可注目的貨物,絕不留連,絕不徐徐講價。
隻給“一口價”,回頭便走,訣竅是以多為勝。
隻可惜有些事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啊。
在買東西的過程裡,寧衛民就明顯感到了自己專業知識上的匱乏。
倆禮拜,他花了一百多,居然全教學費了。
除了一個眼下還不怎麼值錢的紫檀木雕筆筒兒,換來的全是“假大名頭”。
隻要是瓷器,幾乎都是民國仿,就沒有一樣東西是對的。
那肯定是沒少挨老爺子擠兌啊。
說真的,寧衛民都有點喪失信心了。
他覺得自己在這年頭都買不著真玩意,實在背得有點忒厲害了。
至於老爺子所說的“不冤不樂”,他是真沒有體會到。
雖然明知道多年後,這些失敗興許真會變成連他自己都不介意的笑話。
但那還需要修煉,是一種時間帶來的境界。
好在吃一塹長一智這話不假,知識方麵他確實有所長進。
所犯過的錯誤,正因為自己肉疼,他基本上都記住了。
老爺子呢,見他知道了厲害,也不再逗他玩了。
一天晚上,給他找來了一本《古玩指南》一本《古董辨疑》,讓他對照著實物看,當入門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