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頓飯還隻是寧衛民組織的第一場,第二場飯局很快就又來了。
而這一次,寧衛民是讓孟毅幫忙牽線搭橋,他想要結識一些換房站的人。
所謂換房站,就是房屋公有調配時期,為了解決人們所擁有房屋與實際需要不相符之類的問題成立的單位。
通過換房站,公房承租人或者公房擁有單位,可以按照各自具體的需要,直接或間接地進行房屋交換。
比方說,一個人,所住的房子在東城,後來單位把他調到了西城。
那他就可以找一個和他類似情況,願意搬到東城來的人互相置換房子和戶口。
當然兩處房子的條件不可能完全一致,那就會有取舍和協商。
這種事兒,換房站是不管的,隻管承租人變更的手續而已。
連戶口都得置換人雙方自己去派出所再辦。
至於寧衛民之所以要請這個客,毫無疑問,是有他的盤算的。
首先他充分考慮到那些占了馬家花園的普通住戶在現實中騰退房子的困難。
很顯然,要有房子住,這些人當初就不會搬來了。
現在讓人家走,雖然合情合理,可要沒有安置房,人家怎麼搬走呢?
儘管現在國家專為私房騰退下撥了一批房子,區房管局和房管所這邊都願意極力周全,可全市的房源短缺也是現實。
再說他動手也有點晚了,為春節耽誤了倆月呢。
房管所那邊能為他的事兒出幾間房,還真不好說呢。
所以他就必須得自己去想辦法,多方籌措房源,用於安置那些願意搬走的人,才能根本性解決安置問題。
這麼一來,光指著花錢買私房也不現實啊。
這不光是錢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私房不但存量不多,而且也全是平房。
設身處地的想想,讓那些住在馬家花園的住戶們,從一處已經熟悉的所在,搬到陌生的地方住,興許上班上學還遠了。
如果隻是搬到平房去,顯然對這些人的吸引力不大。
最好當然是能搬進樓房。
還彆說單元房了,即便筒子樓,也比容易返潮沒有暖氣的平房有吸引力。
那有了積極性,效率才會高嘛。
可問題是目前樓房一概全是公有啊。
公房交換,這很可能是一種能變相解決問題的路子。
為此,寧衛民真的很想詳細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
其次,縣官不如現管啊。
原本呢,這換房站也是屬於房管所下屬機構,是由各區房管局直接領導的。
但問題是,1983年8月,市政府調整換房管理體製,換房站已經不再作為房管所所屬機構。
那麼既然人家如今已經自立門戶了,寧衛民就免不了得拎著豬頭燒上這麼一炷香,拜拜這個廟的神仙才行。
不為彆的,如同和房管部門提前打個招呼的意思一樣。
他早點認識這些人,提前做個禮貌的鋪墊,遠比遇到問題再現求人要好得多。
說實話,在這個年代,讓他感觸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章難蓋,事難辦,臉難看。
原本各衙門口官僚習氣就重,更彆說京城人還特講究禮數。
而且額外還有一點不能不重視,職務低的人反而最難打交道。
許多基層的公務員都會因為生活裡的諸多不順心,借助手裡有限的權力難為彆人來發泄負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