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14日,全京城的老師和學生,一致期盼的暑假終於來臨了!
這一天也是寧衛民精心策劃的書市,開門迎賓的日子。
由於深知對內懷柔的辦法隻能維穩一時。
想要真正有效保護自己,還是得靠把商業版圖鋪開、業務做大做強。
所以在做實事,乾實務上,寧衛民根本沒有過半點鬆懈。
就拿這屆書市來說,他幾乎想儘了一切的辦法,調動了一切所能調動的各項資源,來把這個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引人矚目。
務求做成一個可持續性的品牌活動,好從中獲得最大化、多方麵的效益。
實際上,還彆看時間緊,任務重,所能采取的手段相對有限。
可由於穿越者的見識的確是無人能及,而且如今寧衛民的身份和權力又早已今非昔比。
社會上的各種人脈關係,早已經積累得相當雄厚了。
他隻要稍微的發揮一下自己的才智,比較科學的利用一下其所掌握的人力、財力,以及豐富的社會人脈,就能取得遠超他人的成效。
像這一屆天壇書市,寧衛民就是以“暑期閱讀節”的名目,以打折書和舊書為賣點,非常巧妙地呈現在京城人眼前的。
結果在聲聲知了聲中,他不但招來了大量參與活動的商家,保證了書市如期順利召開。
他也用廣播和報紙兼顧重疊的廣告手段,有效的吸引了眾多京城的大中小學生前來。
可以說是一鳴驚人,一炮而紅。
不但完全達到了所有參與者眾所期盼的結果,甚至在拉來的客流量上還有了新的突破和超越。
這無疑再度證明了天壇園方和服務局都選對了商業代理人。
寧衛民就是他們心目中不可或缺,也無可取代的人才。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話有點吹得過了,但凡事就怕比較。
其實隻要拿寧衛民做出來的事兒,隨便和旁人的比一比,也就知道孰高孰低了。
比方說,首先從這屆書市的舉辦規模之大和內容的豐富性來看,就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
前來參與這次活動的出版社、雜誌社、書店、文具店,居然多達一百二十五家。
其中不乏相當知名的書店和出版單位。
如新華書店、外文書店、三味書屋、少年兒童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等等。
此外,還有從琉璃廠來的二十幾家書畫店、印石店、南紙鋪、字帖局。
以及受區服務局服務局派遣應差的四十五個飲食攤兒。
甚至就連民間的小販也充分參與其中。
有八十幾個從事花鳥魚蟲、盆花盆栽、舊書舊貨、文玩擺件的個體戶,也來此湊熱鬨,擺攤兒做買賣。
如果再加上寧衛民讓孫五福擺的舊書舊貨攤兒,壇宮派人設置的宮廷小吃禮盒攤兒,以及天壇園方的茶水攤、冷飲攤兒。
實際上,合計各類商業攤點得有三百多家。
它們足足沿著天壇西門的甬道,在樹蔭下鋪設開了六百多米遠。
因此實事求是的說,這次活動如果僅用簡單的“書市”二字來描述,顯然是有點過於片麵了。
其實應該叫做綜合性的文化大集才恰如其分。
而且要知道,至今為止,在京城尚未有過任何一個地方,舉辦過這麼多,這麼多攤位聚集於一起的,以文化為主題的露天集市。
哪怕當年的琉璃廠在鼎盛時期,五十年代特彆流行在公園舉辦遊園會時,也未必能見到如此眾多的商家集合於一市的勝景。
甚至就連寧衛民自己親手籌備的新春遊園會,比起來都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