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衛民的夏季書市從正式啟動的那天起,就一日火過一日。
最實際的證據,就是天壇公園的門票收入日益走高。
開市後迎來的第一個周末達到了七天裡的客流最高峰,客流量當天突破十一萬人單日。
公園四個大門的存車處,因此都達到了飽和。
這一天,光自行車存車費就收上來兩大麻袋的分幣,足有一千多塊。
雖然這個客流量,距離新春遊園會曾經的最高峰——十五萬人單日,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可彆忘了,新春遊園會那是全家老少都會樂於參與的合家歡活動。
為期又隻有很短的幾天時間,還是開辦在全民放假的春節期間。
受眾範圍既廣,大家的情緒也很踴躍,都怕錯失過去。
反過來書市則不然,那是屬於特定的主題性活動。
雖然這年頭的年輕人精神處於極度饑渴狀態,他們熱愛文學就像三十年後的年輕人鐘情於蘋果手機。
幾乎人手一冊《人民文學》,幾乎每個人都熟讀《傷痕》、《靈與肉》、《紅與黑》、《悲慘世界》……
可問題是書市是開辦在除了教師和學生之外,大部分人都要上班的暑假期間。
這也就是說,除了周末之外,能來逛書市的人,頂多就是教師、學生,以及離退休人員。
另外夏季書市為期長達一個半月,也讓人們沒有什麼參與的緊迫性。
這樣的時間跨度,導致人們往往會想著那麼長的時間呢,不用著急。
所以兩相對比,承擔了許多不利局限的第一屆夏季書市,能做到這樣的客流量,其實已經相當成功了。
甚至無需繼續增長,隻要能夠保持下去,有一半的時間是這種狀況。
夏季書市的總體的客流量就一定會以翻倍的態勢,超越新春遊園會。
不用說,成功者是永遠不會缺少錦上添花的人,和替其搖旗呐喊的人的。
事實上,由於這一次逛過書市的人幾乎都給予好評,老百姓之間口口相傳,書市在民間的良好口碑不斷擴大。
導致各路媒體不請自來,不遺餘力的對書市報道和宣傳。
尤其今年夏季還有個比較特殊的情況。
那就是為改變京城的夜生活比較貧乏,雙職工下班晚了買不到菜,來京的外國遊客逛商店常常吃“閉門羹”的情況。
京城市政府還決定於本市繁華場所興辦九所夜市,搞活經濟,方便人們消費和生活。
所以天壇公園書市的開辦,相當巧合的趕上了這個時間節點。
也就成為了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精神需要的一個典型,與那九處生活夜市產生了相映生輝的效果。
什麼叫撞大運?
這就叫撞大運!
於是這一次都不是區領導蒞臨現場來捧場了。
而是市領導來巡視工作,同時對書市的主辦方和所有的工作人員表示慰問和祝賀。
以至於各路媒體更加充滿熱情的去追捧,無不把天壇書市和九處夜市相提並論,仿佛這一切都是上頭的英明決策似的。
像京城電視台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他們專門派來了一個攝製組。
主持人、導演、燈光、攝錄、劇務,一應俱全。
而且一來就找到了天壇園方的領導,提出了需要園方領導接受現場采訪,以及陪同拍攝的要求。
照他們的計劃,是想溜溜的在書市拍攝一整天。
然後把拍下來的內容和九處夜市的內容剪輯彙編在一起,錄製一期專題性節目,好作為京城百姓今年消夏的指引。
要說這事兒好是好啊。
可問題是天壇園長卻是最不耐煩長時間應酬的。
這年頭人人都巴不得能上電視露臉,園長可不稀罕。
於是僅僅禮貌性的接受了十分鐘的采訪,園長就以有更重要的工作去忙為由,把寧衛民給推了出來。
並且跟攝製組還撂了實底兒,聲稱所有活動內容都是寧衛民策劃的。
說有關書市一切組織策劃和奇思妙想都是這位皮爾-卡頓公司代表的功勞,
還非要逼著寧衛民來出這個風頭不可。
這樣一來,寧衛民推無可推,讓無可讓,也就隻好勉為其難,親自奉陪了。
當然,他也不傻,沒忘了把喬萬林也給拽來,跟自己一起陪綁。
結果這一手倒是錯有錯著,皆大歡喜。
要知道,寧衛民對書市種種不僅爛熟於心,而且有著超越時代的見解。
再加上口才又好,融古今中外優點於一爐,簡直是一個天生的“解說機器”。
他的口才一般人追不上。
偏偏喬萬林這人熱心仕途,天天朝思暮想的就是找機會能夠表現自己。
關注他的人越多,他發言才越有興致。
甚至因為知道能上電視,實現超水平發揮。
而且他跟寧衛民還交情匪淺,是配合默契的老朋友,老搭檔。
倆人這麼湊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
簡直就是妙語連珠,棋逢對手的一場脫口秀啊。
至於為什麼是脫口秀,而不是對口相聲。
那是因為他們的對話雖然也很幽默,談得觀點出新,**迭起。
可對話相當自然,充滿誠意。
有一說一,既不矮化自己,也不踩鼓旁人。
不僅沒有市井俗氣和京油子味兒,也沒有刻意浮誇的表演。
反過來,對現場的工作人員、舞台上的演員,甚至逛書市的遊客。
他們卻充分給予不吝言辭的誇獎和誠心誠意的感謝。
所以節目錄製效果是相當的好。
整個采訪過程中,彆看寧衛民和喬萬林都是一本正經,卻能讓人心生親近之感,忍不住會心而笑。
他們不僅沒有一點畏懼鏡頭的生澀感和緊張感,反而有點讓主持人反應不過來,插不上口了。
以致於結束拍攝,攝製組的人集體戲稱他們倆是來搶飯碗的。
而到了一周之後,京城電視台正式對公眾播出這期節目的時候。
節目的具體內容更讓人有點感到意外。
因為有關天壇夏季書市的內容居然被京城電視台作為壓軸重戲,放在了這期節目的最後。
時間居然足足占了十分鐘,是這期全長半小時專題節目的三分之一。
其中還給了寧衛民和喬萬林許多特寫鏡頭。
對他們完全就是正式主持人的待遇。
這不但證明了,電視台方麵很認可寧衛民和喬萬林的業餘解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