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說親自作陪那是必須的,如何陪好了更是應當應份的。
再說他這人,也不是那麼市儈,隻唯錢論事的。
這一世活過來,他的本質已經有了比較大的轉變。
除了錢以外,他也開始看重傳統文化,注重民族工藝的傳承了。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還是挺樂意搞點精神文明建設,為京城的工美行業發展做點貢獻的。
像這次雕塑藝術展,他就努力做了一些新的嘗試,甚至說賠本賺吆喝也不為過。
要知道,過去雕塑藝術展的頒獎大會流程其實很簡單。
基本上就是在齋宮的雕塑作品展示現場進行的。
通常是借助無梁殿前的石台當做舞台,立個話筒讓領導講話,然後就地發證書、發獎金,再集體合影。
除了獎金豐厚,能讓獲獎者滿意之外,其實場麵是很簡陋的,並不討喜。
隻有齋宮的咖啡廳能夠招待來賓,讓大家休息一下,喝上幾杯咖啡、茶水,吃點中西糕點。
但這一次,卻是前所未有的鋪張和正式。
寧衛民居然把頒獎會場安排在了北神廚,不但增加了設宴款待的環節,而且廣邀賓客和媒體記者,並有禮品相贈。
這次他邀請的賓客,除了天壇園方和服務局的領導,美協負責人,參賽美院的雕塑係師生之外,還有市交際處、旅遊局的領導,各大涉外飯店的代表,以及京城兩所美院所有係彆的係主任、副主任、知名教授。
此外,京城比較出名的書畫家、篆刻家,在全國美展獲過獎的青年畫家,他也請來了不少。
而這還沒完呢,最後還有各大工藝品廠家的廠長、副廠長、抓生產的科長和技術骨乾。
以及與寧衛民長期合作,一直讓他比較倚重的那些知名工匠。
歸了包堆兒,他大概得免費供應三四百人的吃喝,都快趕上市一級勞模大會的規模了。
而且標準還不能低了,最起碼一個人也得開銷掉五十塊的原料成本。
如果對外報價,那就屬於二百塊一個人的接待標準了。
不為彆的,就為了要展出幾件由老工匠和美院師生合作出品的特藝工藝品,供美術同行和相關單位和來賓品鑒。
其目的是很有必要解釋清楚的。
因為這並不是寧衛民為了炫耀什麼,而是他覺得專業工匠與專業美術人才的合作,是一條值得整個工美行業探索和嘗試的道路。
實際上,他自己通過在這方麵的嘗試,就發現了一點。
工匠和美術專業人才一起創作的特藝產品,簡直就是美術藝術和工藝技術完美結合的奇跡。
哪怕單從藝術性上來說,也比過去生產與藝術脫離,大家各自為戰創作出的東西,水準提高了不少。
尤其是幾件大型作品,擺在北神廚的宴會廳裡,那是相當的提氣。
這樣的精湛特藝產品,已經堪稱國寶了。
越是高檔的、宏大的建築物,就越是有這方麵的需要。
理應受到博物館、陳列館或是各大涉外賓館的青睞才是,商業性上的前景是大有可為的。
所以這或許就是一條能夠解決國內工美人才收入偏低的良好途徑。
最起碼,壇宮是需要這樣的東西的。
寧衛民就願意不惜重金向京城的美院和工藝品廠家求購。
出於同理,寧衛民還打算借機對外再公布一個文化活動的相關消息。
1985年國慶節、中秋節前後,壇宮飯莊將會作為主辦方聯合美協,在天壇公園舉辦第一屆天壇燈會。
並決定仿照雕塑藝術展的模式,向全國征集花燈作品,設置獎金。
不用說,這對於全國各大美術院校和民間從事花燈行業的傳統藝人。
都是一個讓他們又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大施拳腳的好消息。
哪怕對於天壇公園和服務局來說,也是一個可以增加創收的好機會。
總之,這次寧衛民策劃的雕塑藝術展頒獎大會,無論會議規模還是會議內容都有相當大的改變。
可以說是意義非凡,全麵升級。
如果進展順利,反響良好。
很有可能日後會形成一種定式,從而讓這個原本隻是雕塑行業的頒獎大會跳出其行業局限。
成為整個工美行業從業者可以交流創作經驗和研討技術、市場前景的真正盛會。
那樣一來,做為這個活動的創辦者,寧衛民也算上對得起幫他起家的京城工美行業,下對得起那些鼎力相助的老匠人們了。
這就是他內心的渴望,真正的需求。
所以出於尊重和感激,這天他還專門從出租公司雇了好些小車,派人去接那些功勞莫大的老匠人來參加宴會。
像“葡萄常“的後人常玉齡,做料器的蔣三昌、鄒慶山,做仿古瓷器的劉永清,做絹人的馬開元,“花絲王”的傳人張崇明,做宮燈的吳玉寬,木器匠人李寶善。
他們的作品就是今天要給大家看的東西,因此全都是榜上有名,能夠享受這份殊榮的人。
說句大白話吧,這樣的待遇彆說他們自己做夢都沒想到,也把他們的左鄰右舍都給震了一把。
很簡單的道理,這年頭的鄰居,有誰不是一住就是相處幾十年的?
大家彼此根底都了解啊。
常言道,五十知天命。
就這些老匠人們,人已經活到了這把子的歲數。
原本就是該平平淡淡一輩子,蘿卜白菜了此餘生的命。
連人都退休了,什麼榮譽啊,財富啊,壓根就不可能跟他們有什麼關係的。
誰能想象,還會老樹新枝,又有了錦上添花的事情呢?
何況老匠人們住的又都是窮雜之地,鄰居們見識都有限。
一大早看見居然有接大官兒的小車,停在自己胡同裡。
從車上下來,身著西裝的人,卻把平日裡大家都不當回事的人,當成什麼科學領域專家一樣的對待。
恭恭敬敬請上車,還一口一個“您老”,那還不驚得合不攏嘴啊。
這就叫反差。
沒有人能理解,大家的思想裡,全認為手藝人不算什麼。
那麼多知識份子還沒這待遇呢?哪裡就輪得上這些個普普通通的老頭老太太坐上小車了?
所以事實上,這也正是這些老匠人們,在鄰居麵前最榮耀的時候。
當著左鄰右舍的麵,風風光光坐上汽車的他們。
此時除了充實無比、心曠神怡,也都不免心裡在想。
老了老了倒托了手藝的福了,這真是幾十年來沒有料到的。
虧了遇見這個寧經理了,真是貨賣識家啊!
要是沒遇見這個貴人,我這門兒手藝還能賣給誰去呢?
crpt;/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