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寧衛民說的全是肺腑之言。
而且為了避免再出現常玉齡去世這樣意外和損失,他深感時間的緊迫性。
於是說乾就乾,幾乎是馬上就開始兌現承諾,緊鑼密鼓的操持起來。
辦這件事,首先需要的是地方。
這方麵倒不用愁,寧衛民手裡就有現成的房。
實際上,也僅僅隻用了兩天,他就讓人把自己那個“皇叔小院兒”騰了出來,收拾利索,用於做辦公地點。
並且因為那小院是三進院,房子挺多,還能一舉兩得,一處兩用。
大可以同時掛上“宮廷飲食研究會”和“京城工美行業傳承文化資料彙編部”兩塊牌子,絲毫不顯空間局促。
最關鍵的是那院子的地理位置還好。
院子在東四四條,距離故宮和全城最主要的文化機構,商業場所和辦公機關都很近,異常方便。
就這樣的黃金地段,那本身就是牌麵。
再加之小院建築規格也高,遠超普通官宦住宅,對外人而言很是唬人,絕對會以為是級彆很高的官辦機構。
因此方方麵麵綜合來看,也的確沒有多少地方比這裡更合適的了。
其次需要的是行政手續,寧衛民有喬萬林幫忙,這方麵同樣不難。
他就言語了一聲,沒幾天,兩個文化組織的注冊手續,就通過區文化局的審批落地了。
而這時,寧衛民甚至還沒來得及把基本的辦公家具訂好。
就看他辦事這效率之高吧,彆人最發愁的問題,最難過的關隘,於他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但即便如此,還不算得什麼,大多數人最感頭疼的資金,才是寧衛民的強項。
在兩個文化組織正式掛牌之後,寧衛民就把崔建和張嬙兩張專輯的回款從鬆本慶子的事務所賬戶轉了出來。
除了劃給農院的錢,給崔建和張嬙每人分了三十萬,其他的資金他一分沒留,毫不吝惜地全部投入在了這個幾乎沒有經濟回報的事業上。
宮廷飲食研究會賬上打了四十萬,比原本說好的二十萬足足多出一倍來。
京城工美行業傳承文化資料彙編部更是給了八十萬的巨資。
他還特彆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不但給這兩個文化組織各申請了兩部電話,在報紙上張貼招聘廣告,公開招聘大專以上學曆的人來當文書。
還購買了兩輛日本大發麵包車,外聘兩個專職司機。
全然一副開弓沒有回頭箭,要驚天動地的大乾一場的架勢。
或許也是因為他的財大氣粗,壓根就沒把錢放在眼裡的大手筆吧,這麼多的錢沒眨眼就扔了出去。
彆說故宮的專家和末代王爺夫婦都認為他真要做事,待遇也挺好,欣然接受了他聘請邀約,紛紛加入。
就是對於高學曆人才的招聘工作,也進行得順利異常。
實話實說,這幾年下來,京城的高級知識份子已經不是那麼金貴了。
由於從1981年開始,年年都有大學生畢業,導致大多數的機關單位都是超編嚴重。
所以即便是大學生,如今要想留京工作撈份體麵的工作也不那麼容易了。
何況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導致糧票體製的率先鬆動,這也進一步促成京城形成了“北漂”一族。
其中不僅包括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也包括那些心懷遠大抱負,具有較高文化,來自祖國各地的年輕人。
這些人甚至有許多原本是有很穩定,很不錯的工作的,但為了想要當記者、作家、畫家、演員、攝影師不惜辭職。
京城作為全國文化政治中心,吸引了大量不滿於現狀的有誌青年。
所以這一切都讓京城的就業形勢更嚴峻了。
而對寧衛民來說,聘請高學曆的人已經不難,遠比頭幾年容易多了。
許多人並不在乎他提供的工作,有沒有正式編製,是不是鐵飯碗。
反而不少人對於他能夠給出遠超過機關單位一倍以上的工資驚喜不已,乾勁十足。
如此一來,也就在十天半月裡,寧衛民就把兩個文化機構的基本架構給搭起來了。
而且說來也巧了,這個時候,正好霍延平幫他和電視劇製作中心牽線的事兒也有了眉目。
製作中心那邊同意派一個負責人與他見麵談談,認為價格合適的話,還可以把剛剛在內地和港城熱播完的《紅樓夢》海外版權賣給他。
於是寧衛民就借著這個機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誠意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