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寧衛民還並不隻限於對日本映畫界的獎項出手。
在這個年底,除了為鬆本慶子奪得電影學院獎去拉票,頻繁與那些對於獎項評選有影響力的業內人士接觸之外。
寧衛民還把自己的一雙手伸進了日本音樂界去攪合。
妄圖去乾預對於日本音樂人最重要的本年度全日本唱片大賞的評選結果。
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件事起初可並不在他的計劃之內。
實際上一開始連他自己都沒有料想到,純屬臨時起意。
要說起此事其實很有些機緣巧合,誤打誤撞的意思。
敢情寧外民呀深知投拍電影蘊藏著血本無歸的危險性。
據他上一世掌握的信息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因為投拍大製作電影,掉坑裡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的電影公司甚至能因為一部電影就直接破產。
所以自打投資這部電影啊,對如何迅速收回十億円的巨大拍攝成本,他是真沒少動腦筋。
最主要的,這部片子還是鬆本慶子自認為已經賭上所有的電影。
哪怕是為了慶子的心態好點,輕鬆一點,寧衛民也不好把回收投資成本的希望,就放在電影票房和錄像帶這兩種常規途徑上。
必須得多想點撈錢的法子,才能減輕鬆本慶子感受到的重重壓力。
所以想來想去,在國內已經充分品嘗到了音像出版甜頭的寧衛民,自然而然就把主意打到了為鬆本慶子發行一張電影原聲音樂專輯的主意上。
沒彆的,共和國的音像消費市場實在是太龐大了!
根本不是日本這種一億多人的小國家可比的。
何況相對於日本的娛樂市場又是很封閉的,沒有那麼多選擇。
哪怕隻賣出去五百萬盤磁帶,就能掙出個一千萬人民幣。
那理論上也就等於收回了全部投資拍片的成本。
這樣一來,電影票房和錄像帶收入那不就成純利了嗎?
這筆賬太容易算清楚了,怎麼可能還會虧本?
另外,寧衛民也很清楚,雖然文藝片和人物傳記片的屬性,讓《李香蘭》這部影片在票房上有點吃虧,絕對不會像商業片那麼賣座。
但假如換個角度考慮,如果把這兩點放在發行音樂專輯上,卻又成了額外的加分項。
彆忘了,當年李香蘭可是當年中日皆知的大明星,她平生所唱過的流行金曲至今已經有多首成為經典。
隻要打打懷舊牌,願意為了她花錢購買這部電影音樂專輯的人,可遠比真正好奇她人生軌跡,願意花錢去看電影,感受曆史氛圍,接受反戰教育的觀眾數目要多得多。
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兒。
弄不好電影拍出來,很有可能會淪為這盤音樂磁帶的助推廣告,最終會造成喧賓奪主的結果呢。
除此之外,其實從生產成本上來看,為這部電影發行音樂專輯也是超級劃算。
因為歌曲都是現成的,早就被唱紅了,既不用在創作上費多大力氣,還先天帶有人氣。
從費用上看,鬆本慶子的灌錄費那不就是肉爛在鍋裡的事兒嗎?
至於李香蘭這邊畢竟她唱的都是當年華人寫的歌曲,所以什麼版稅不版稅的,寧衛民隻要給個百萬円意思意思就夠了。
對於國內的那些詞曲作者的後代,這方麵的付出更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要知道,這個時代大陸內地的國人都沒見過錢也沒版權意識。
這種大環境下,寧衛民的仁義全靠同行襯托。
他隻要和這些作曲家後人聯係一下,每家象征性地給個千八百人民幣,就
已經足夠讓人家對他感激不儘,成全他良心資本家的名聲了。
想想看,明明可以不給的,然而他卻給了。
這樣鶴立雞群的道德操守,誰還能指責他什麼呢?
磁帶灌錄生產方麵,寧衛民也是輕車熟路。
如同今年上半年他對張嬙和崔建的專輯那般運作即可。
就在東京搞封麵設計,進錄音棚製作母帶,然後到大陸批量生產磁帶。
既能充分利用日本這邊的錄音設備和音樂製作能力,保證音樂專輯的整體製作水平。
又能利用國內低廉的人工和原材料,最大程度降低生產製作費用,那太合適了。
說句大實話,在日本哪怕隨便發行一個數量為五十萬磁帶的原創專輯呢,費用都要比寧衛民發行五百萬盤磁帶貴得多呢。
總而言之,無論怎麼看,這事兒都很便宜很劃算啊!完全沒有不去做的道理!
更彆說這件事如果做成了,從中所獲得的好處,還遠遠不止金錢收益這麼簡單。
因為對於寧衛民來說,經濟回報隻是最基礎的收益罷了。
他真正所期許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野心和追求。
比方說,他就認為自己有能力把這張音樂專輯搞成能讓中日兩國歌迷都追捧的大製作專輯。
從而幫助鬆本慶子打入共和國的音樂市場,占據一片天地。
然後他就可以把經典日本歌曲翻唱成中文歌,或是把經典中文歌曲翻唱成日文歌,以極為高產的方式,來吃中日兩頭的音樂市場。
從此不但金票大大滴,賺錢能賺到手麻的程度。
還等於把鬆本慶子塑造成中日文化交流使者,讓她在中日兩國都能獲得名氣和影響力。
既成就了鬆本慶子的演唱事業,又能賺大錢,這可有多麼的好呢!
至於要說到具體的搞法,寧衛民首先想到的就是,既然是兩國發行,那這張音樂專輯就得搞成雙語歌曲,兩盤磁帶。
同一首歌,既有國語版,也有日語版的,這才像話。
就比如《夜來香》,同樣的旋律,中文一個味道,日文的又是另一種味道。
大不了磁帶分兩個版本的好了,任君選擇。
真正的歌迷,有不少都患有收集癖,肯定不少人會全買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