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可能即便是現在負債的我,可能也比不少存款幾十萬的人活得舒坦。
因為我沒有心理負擔。
之前那次碎碎念,有讀者老爺談及家裡人帶來的壓力。
我不太好回應,因為這方麵我的確沒法共情。
暴君式家庭的背景,以及我父母從小到大對我的支配,還有那種格外壓抑的壓迫感,讓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隻被折翼的籠中鳥。
所以當我破籠而出,終於成功展翼的時候,我對籠子當然不會有任何歸屬感。
對我來說,我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所以現在看來,某種角度上而言,我的境遇也不能算差。
我理解我父母,畢竟他們教育程度受限,而且我父親好像也是在棍棒教育下長大的。
兩相結合,他們並不具備合格的教育能力也理所當然,這是大多國產家長的通病吧,我家想來也肯定不是最嚴重的那一批。
所以我理解,但不代表我順從。
現在的情況就是。
我和家人間的關係比較普通,當然正常噓寒問暖也會,但幾乎不會談心,也不可能談心。
贍養的義務我會儘責。
但因為我父母過去給我帶來的壓迫,所以我有資格,有底氣拒絕他們的一切支配。
我不再需要任何幫助,即便我也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認同。
所以,我沒有負擔。
沒有人有資格高高在上地教我做事,或是催婚,或是指示,或是給我壓力,或是乾涉我的人生規劃......
這些我都可以堂堂正正地拒絕。
至少對我而言,我覺得這是在這複雜的信息時代裡,我身為人,最大的自由。
福禍相依,莫過於此。
甚至我也都不需要攢錢買房,也不用擔心什麼彩禮。
如果我未來的另一半連這種事都不能自己決定,還要受家人支配......那我們也不會在一起。
(前提是能找得到,當然找不到也拉倒)
至於什麼教育......
這更不用操心,雖然我沒有教資,但是我的教育能力肯定遠勝大多教師。
這麼看來,我活得其實挺好。
沒有外來的壓力,也沒有任何負擔。
當我治好身體,當我重拾好一切,我不僅煥然新生,而且還不染片塵。
所以,我可能也沒法給那位讀者老爺更多有效的建議。
我隻能說......
可以去了解下一個名為「情緒依賴」的概念,那可能是造成我抑鬱的最大禍因。
畢竟我是暴君式教育下長大的,加上本來就有點孤僻,所以幾乎沒有社交麵。
那麼依照情緒依賴的原理,我的情緒來源主要就是自己,還有父母,以及當時僅有的唯一能夠交心的好友。
按照這個邏輯分析。
①當時我被連續拒稿大半年,心態崩潰,自我懷疑。
②父母的壓迫,以及從來沒獲得過他們的認同。
③曾經的摯友覺得我那段時間過於消極,表達出嫌惡。
那麼我的情緒就因而觸底。
這可能就是抑鬱的關鍵誘因。
其實情緒依賴這種東西,抑鬱之外也是普遍存在吧。
就像現在網絡上那些魔怔的東西,你說它們為什麼抽象還樂此不疲,說到底想來也是被情緒依賴給套牢了。
越是被罵,就越急,就越是要發泄。
情緒的進出都和網絡上的混沌綁定,也就再難脫身。
所以......
我給不了太多建議,也無權乾預旁人的人生。
但如果有人因為自己的家庭,或是境遇方麵的問題而有抑鬱傾向的話。
以我過來人的見解,我非常建議去思考一下有關“情緒依賴”的問題。
可以好好想想,你的情緒,無論正麵還是負麵,大都從何而來?
如果這份來自正麵的情緒突然消失,你該用什麼來填補這份情緒的缺口?
如果這份來自負麵的情緒糾纏不清,你又該怎麼脫身,或者用其他合理的方式中和?
這是我的淺見。
但路要怎麼走,我反正沒這個資格多嘴。
時代演替。
情緒來源越來越多,越來越雜,效能也越來越強。
所以情緒管理至少在我看來,還是挺重要的。
這段時間恐怕很多人身心上都積蓄著不小的壓力。
所以我想......
就簡單聊聊自己。
我此前的人生的確是坎坷了點。
現在也還是個在從“生存”勉強邁向“生活”的水平。
但我在精神層麵上的確非常舒適,沒有壓力,沒有負擔,感覺思維都越發清晰。
說到底,網文本身也就是個為讀者帶來正向情緒的東西。
我在這方麵的能力,嗯......現在的確尚有欠缺。
所以多嘴兩句彌補彌補、
希望老爺們都能走向精神獨立,乃至精神富裕,永遠不會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