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製度絕對是大事,朱雄英相信淩漢沒有什麼私心,他一沒田地,而沒產業,每月就靠這點微薄的俸祿生活,如此之說還是出於臣子的本心。
“淩師,此事必然要好好研討!”
朱雄英笑道:“其實,本王與聖上早已決定推行新製度,之所以把諸位叫來,是因為其中的細節之處還要勞煩諸位,當然,要是不願意,本王也不勉強!”
朱雄英心中暗道:“叫你們來就是通知你們一聲而已,你們說啥都沒有意義,支持並願意留下來幫忙,我支持,不願意的,直接滾蛋!”
話音剛落,楊靖第一個站出來表示願效犬馬之勞,隨後淩漢也願意留下,卓敬同樣如此!
任亨泰,茹瑺,嚴震站在原地一直不表態,看那意思很明確了,朱雄英也沒客氣,表示推行新製度的事情就不勞煩三位了!
不管他們出於何種原因,朱雄英也不想逼迫什麼,畢竟心不甘情不願的做事情沒什麼意思。
隻有年輕人才有開拓創新的精神,這也是朱元璋叫黃觀和張顯宗來的原因,朱雄英將改革製度之事交給了淩漢等五人。
幾人走後,殿內隻剩下祖孫二人,朱元璋這才開口說道:“大孫,你剛才的話有些過了!”
“過了!”
朱雄英眉頭一皺,問道:“哪裡過了?”
朱元璋瞪著他,沒好氣的說道:“你剛才斥責他們的時候為何把咱也帶上了!”
“有嗎?”朱雄英不記得自己說啥了。
“咱這好好的洪武盛世為何到你嘴裡就成狗屁不是了!”
朱元璋咂摸著嘴說道:“來,來,你好好給咱說道說道,你要說不出來,咱今天一定用鞋底抽你!”
“就這事啊?”
朱雄英笑道:“您要聽實話?”
“屁話,趕緊說!”朱元璋催促道。
朱雄英喝了口熱茶,直言道:“皇爺爺,孫兒認為現在到底是不是洪武盛世,咱們說的都不算,隻有百姓說的才算,百姓有田種,能吃飽,那就是盛世!”
“孫兒這次去鳳陽,明白了一個道理,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最終苦的還是百姓……”
“皇爺爺,若非親眼看到鳳陽百姓過的當真艱難,孫兒絕不會搞什麼攤丁入畝……”
朱元璋聽後沒有生氣,神情黯然的歎息道:“這麼多年,咱嘔心瀝血,宵衣旰食,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咱儘力了,哎……真的儘力了!”
朱雄英反過來安慰道:“皇爺爺,孫兒當然知道您儘力了,大明開國的時候完全就是接手偽元的爛攤子,之後二十多年天災不斷,加上連年征戰,大明能被您治理成現在的地步,已經很了不起了!”
朱元璋苦笑一聲,從一個孤苦伶仃的放牛娃到大明開國之君,這其中的艱辛隻有老爺子自己明白。
開局一個碗,真正的白手起家,開創大一統王朝,千古以來,唯洪武大帝一人。
“大孫啊,其實六部尚書說的對,改革的事情非同小可,絕不能操之過急,先讓淩漢幾個人完善了再說!”
朱元璋神情凝重的說道:“等你爹回來,咱們爺仨好好商量一下!”
提到朱標,朱雄英心中一沉,按照曆史的發展,此次太子爺從西安回來將一病不起,四月就會病逝。
“皇爺爺,我爹他現在還好嗎?”朱雄英關心的問道。
朱元璋笑道:“前幾日來信說挺好的,你爹聽說呂氏的事情後,立即派常茂去壽州掘了呂家的祖墳,也算給你,給你娘出口惡氣了!”
這話讓朱雄英有些意外,他早就打聽過了,太子朱標的隱疾已經多好年了,就算不去西安也活不了幾年……
……
今天家裡逼我去相親,被我強勢的拒絕了,相什麼親,我要在家打遊……不是,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