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老爺子聽後直接一巴掌打在朱雄英後腦勺上,笑道:“大孫啊,喝酒了嗎?”
“沒有啊!”朱雄英一愣。
“沒有喝酒怎麼說起醉話了?”
隨後老爺子正色道:“咱了解你的性子,不許給咱瞎折騰,咱打下這點家底不容易,你要敢給咱敗乾淨了,咱做鬼都抽你鞋底子!”
“孫兒為大明開疆拓土,殲滅四方之敵怎麼就是瞎折騰了?”
老爺子語重心長的說道:“大孫啊,咱給你算算賬,從洪武元年起,咱們大明在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馮勝,傅友德這些人的帶領下足足北伐了十一次,幾乎每次都是大勝而歸,但就是這樣都沒有徹底消滅北方殘餘的偽元勢力……”
“北方的遊牧民族在曆朝曆代都是讓中原王朝頭疼的問題,而且不可避免,就算傾全國之力,窮兵黷武把韃靼消滅了,多年以後還會有其他遊牧民族的出現和崛起!”
老爺子指著禦案說道:“上麵有幅地圖,你給咱拿來!”
朱雄英取來地圖,打開後是一張大明地域的軍事地形圖,上麵標注著軍事重鎮和各藩王負責鎮守的轄區。
老爺子的手指劃過北平上方到東北方向,問道:“大孫,知道這支三支軍隊嗎?”
朱雄英點點頭,說道:“兀良哈三衛!”
捕魚兒海之役,藍玉一戰封神,不僅打殘偽元主力,俘虜皇子,妃嬪、公主等百餘皇族,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更使偽元徹底失去對於東北大部分地區的掌控。
而處在東北地區的韃靼諸部在失去了偽元這個後盾後,萬般無奈之下隻得歸順於大明朝。
而在這些歸順的韃靼諸部中,就包括遼王,惠寧王和朵顏元帥府。之後,老爺子為加強對黑龍江西部的控製和管轄,遂就決定依靠遼王、惠寧王和朵顏元帥府的勢力在這一地區設立了兀良哈三衛,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朵顏三衛。
其中遼王阿紮失裡為泰寧衛指揮使,惠寧王海撒男答溪為福餘衛指揮同知,朵顏府元帥脫魯忽察兒為朵顏衛指揮同知。
這支部隊後來歸寧王朱權掌管,再後來被朱棣忽悠走了,並在靖難之役中立下汗馬功勞。
對於朱雄英的回答,老爺子又問道:“那你知道咱為什麼要接收這些異族,並把他們放在遼東地區?”
朱雄英想了想回答道:“您想利用他們橫製其他北方部落,從而逐步掌控遼東,甚至整個北方,說白了,您是想讓他們當大明朝最外圍的獵犬!”
老爺子聽後很是滿意,摸著朱雄英的頭笑道:“不愧是咱朱重八的孫子,你能看出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將來能當個英主!”
說罷,又指向地圖西北部的平涼,一路劃過西安,太原,北平,南昌,宣府等軍事重鎮,說道:“兀良哈三衛是大明的第一道防線,這些地方有的已經建藩,沒有地方,將來還會有皇子封到這裡,這些藩王共同組成第二道防線!”
說完,又指著遼東,大同,宣府說道:“這三個軍事重鎮彼此連接,遙相呼應,共進共退,是北方的第三道防線,也是最後一道!”
“一旦將來藩王被擊潰後,這三座城就會作為最後的屏障,固守城池,等待京城的援軍!”
朱雄英聽後長舒一口氣,暗暗佩服老爺子真是深謀遠慮。
如果這一切都按老爺子的軍事部署發展下去,後世將再無野豬皮入侵中原的機會,甚至可以絞殺在萌芽之中。
但老爺子怎麼能預料到後世之事,而且最大的錯誤就是高估了後世之君的能力。
第一重防線的兀良哈是一群反叛無常的牆頭草,朱棣靖難後,拿了藩王的兵權,二重防線名存實亡。
到了宣宗時期,朱瞻基忙著和二叔打仗,第三重防線被徹底廢棄。
這才導致後來的瓦剌軍入邊關猶入無人之境,發生了土木堡之變,明軍精銳部隊全部葬送,從此,文官掌權,大明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言歸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