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忍不住稱讚削麵師傅的削麵技術。
那削麵攤主一邊用勺子在鍋裡攪動,一邊說道:“都是吃飯的手藝,客官繆讚了!”
說罷,看著站在身後的李景隆,常茂,樊忠等人,問道:“客官,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朱雄英笑道:“應天府來的,生意人,正好路過大同,想著進來吃碗刀削麵!”
“那你可是來對地方了,要說削麵,還是我們大同的最正宗!”
削麵攤主十分的自豪,隨後把麵端了過來,說道:“客官,來趕緊嘗嘗,保準比其他地方的好吃!”
朱雄英看著眼前的一碗削麵,除了麵片還有配了一些煮熟的豆子,豆乾,芫荽,聞著就讓人胃口大開。
拿起筷子夾起一條麵片,隻見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吃進嘴裡外滑內筋,軟而不粘,十分勁道,而且越嚼越香。
“好吃,大同削麵果然名不虛傳!”
朱雄英讚不絕口,笑道:“我家老爺子也愛吃些麵食,應天府也有做這削麵的,可沒有你做的好吃!”
看到客人對自己手藝很滿意,削麵老板十分高興,笑道:“我這手藝可是傳承幾十年了!”
聽到此話,燒火的婆姨毫不留情的揭穿丈夫的謊言,直言道:“你夠了,彆騙人家外地人,這削麵也不過是從你爺爺開始的,當年要不是那些韃子逼的實在沒辦法了,哪有這削麵的手藝!”
聽到韃子,朱雄英來了興趣,問道:“老大姐,這削麵怎麼還和韃子扯上關係了,怎麼,那些狗韃子也喜歡吃咱漢人的麵食!”
看到朱雄英相貌英俊,一表人才,且氣度不凡,老板娘心情大好,說道:“那倒不是,客官,要不我給你講講這削麵的由來?”
“那感情好啊!”朱雄英放下筷子,他最喜歡聽民間故事。
原來,這刀削麵還真的和韃子有關!
當年,韃靼人占領中原,建立元朝,為了防止漢人造反,朝廷沒收了各家各戶的金屬器皿,並發布新的規定,十戶用一把菜刀,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由韃靼人保管。
如果要做飯,這十戶人家就要輪流使用這把菜刀,當時,有個老者去取刀做飯,結果刀已經被彆家搶先借走了,就在垂頭喪氣回家之時正巧在路上撿到一塊薄鐵片。
刀雖然沒取來,可飯還是要吃的,飯總要吃的,老者急中生智,取出鐵片交給他的婆娘來切麵,婆娘卻說切不動,老者隨口就說切不動就砍。
婆娘把麵團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麵,
煮熟後澆上鹵竟然發現味道好極了,由此,砍麵的辦法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三晉大地,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削麵。
朱雄英聽完刀削麵的由來,忍不住感慨道:“沒想到這一碗麵竟然還有這麼一個由來,十戶用一把菜刀,這是哪個狗日的想出來的主意!”
“罵的好!”
削麵攤主附和道:“以前聽我爹說,韃靼人造了一個兩丈長的鐵疙瘩,那玩意能把鐵製的東西吸起來,那些韃靼士兵就拖著這東西在村間街巷行走,隻要附近有鐵立馬破牆而出,嗖嗖的被吸到那鐵疙瘩……”
這事朱雄英還是第一次聽說,如果按照這攤主的說法,這就有些太誇張了,什麼樣的磁石能把鐵吸的破牆而出!
朱雄英笑了笑,示意李景隆掏錢,隨口問道:“結賬吧,老板,這碗削麵多少錢?”
削麵攤主說道:“十五文!”
“多少?”
朱雄英以為自己聽錯了,一碗麵在應天府才賣三五文,到了大同直接翻了三倍。
這地方身處北疆,食物匱乏,貴一些也可以理解,可貴了三倍就有些太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