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宜可拿到了所有士紳名單,可大部分士紳都拒不交稅,而且反對情緒非常嚴重,這些人用儘各種手段來抵抗新政,總之要錢沒有,要命也不給,最後搬出孔家。
朝廷不是要向士紳征稅嗎?
他孔家是山東最大的士紳,為何不問他們要,他們不交稅那我們也不交。
韓宜可明白,新政若想推行下去,必然要先拿下孔家,可孔家曆經幾千年風雨,勢力早已根深蒂固,受到曆朝曆代的禮遇和天下讀書人的尊重,哪是說動就能動的。
但不管怎麼樣,韓宜可都要親自前往曲阜,見見孔家人,如果他們能帶頭推行新政,那必然事半功倍,為天下士紳做出表率。
曲阜縣是孔子的老家,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無疑是一位偉大的聖人。
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理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從此確立了封建時代的統治思想,但漢武帝、漢宣帝依然實行漢朝傳統的“王霸雜用”之道。
漢唐之時也受到了推崇,宋朝開始將孔子後裔確定為衍聖公。
女真人、蒙古人先後入主中原,他們作為異族,想要立足中原,就立刻開始拉攏孔家,對孔氏族人大加封賞,加官進爵。衍聖公獲得榮華富貴後也投桃報李,忠心耿耿為他們搖旗呐喊,成了金元政權最堅定的支持者。
元末亂世,紅巾軍揭竿而起,韓林兒,劉福通建立龍鳳政權,推翻暴元,分兵三路揮師北伐,東路軍統帥毛貴一舉收複山東。
衍聖公孔克堅,孔希學父子帶領族人組織團練,抵抗山東義軍,失敗後逃往元大都。
毛貴有著深遠的戰略和眼光,是紅巾軍將領中少有的文武全才,他占領山東後並沒有大肆搶掠,而是開始大興屯田,並收取十稅二的賦稅。
穩定後方後,毛貴繼續北伐,大顯神威,一路勢如破竹,攻占了薊州,直逼元大都。
元順帝和元朝的臣子都怕了,已經有了遷都關中的打算,而從山東逃到大都的衍聖公孔克堅卻勸說元順帝,天子當與社稷宗廟共存亡,不可輕棄,毛貴孤軍深入,立足不穩,應該派兵殺賊,收複山東。
元順帝聽信了孔克堅的建議,不久毛貴被元軍擊敗,退守濟南,後來毛貴被年初投奔山東的趙均用殺害,東路北伐軍陷入混亂,毛貴部下續繼祖從遼陽回師殺趙均用,隨後又和趙均用的部下相互仇殺,最終山東義軍全軍覆沒。
元朝收複山東,孔克堅功不可沒,升任禮部尚書,國子監祭酒。
韓宜可也是元末的讀書人,但他拒不出仕,他雖是孔子門下的讀書人,但他打心裡看不起孔家的所作所為。
幾日後,韓宜可來到曲阜縣,得知這位巡撫大人要來,曲阜當地官員早早就在縣裡等候迎接。
“籲!”
馬車來到曲阜縣,韓宜可身穿那身皇帝賜給他的朱紅官服從馬車上走了下來,遠遠望去,一群官吏立馬快步迎了過來,同樣身穿紅色官服的官員拱手行禮道:“下官曲阜縣縣令孔希章見過巡撫大人!”
“孔縣令免禮!”
孔家不僅世襲衍聖公,而且還族內推縣令,也就是說曲阜縣令一職,不是由朝廷任命,而是由孔家內部推選,彆的地方縣令都是七品,孔家的曲阜縣令卻是正兒八經的正三品,所以才能穿正三品以上的朱紅官服,這都是曆朝曆代賜給孔家的殊榮。
“大人一路辛苦,下官在縣衙早已備好酒宴,為大人接風洗塵!”
孔希章言語之間雖然很客氣,但整個人卻極為孤傲,剛才行禮之時連頭都沒有低下,而是隨意拱拱手罷了,這分明就沒把韓宜可這個正二品的巡撫放在眼裡。
“吃飯就不必了,本官來到曲阜是為公辦!”
韓宜可正色道:“既然孔縣令是孔家人,那就帶路,本官要見衍聖公!”
孔希章說道:“韓大人不辭辛勞前來曲阜視察,下官作為地方官豈能怠慢,聖人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可乎,朋友來了我們都要好酒好肉招待,更何況是巡撫大人,這也是我們齊魯之地的風俗,也是待客之道,還請韓大人莫要辜負曲阜官民的一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