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也如朱雄英所料,朱高煦刀劈聖人牌位之事迅速在朝中傳開,這一下仿佛戳中了文官的脊梁骨,瞬間在京城爆發,此時,兩大殿前已經圍滿了官員。
六部,六科,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應天衙門等等,,,
不少官員手中拿著奏本,聚集在武英殿前,嚷著要參高陽王。
“劉閣老來了!”
不知誰眼尖,看到遠處走來的劉三吾,所有人全部迎了過去,七嘴八舌的說著。
“劉閣老,您可算來了,陛下怎麼說?”
一群官員圍了過去,把劉三吾圍了起來。
“太子殿下病了,陛下守了一晚上,小朝會推遲,一切等回頭再說!”
提到此事,劉三吾也十分的無奈。
“那怎麼能行啊!”
一名禦史說道:“出了這麼大的事,陛下怎還能睡著,這都是推辭啊!”
“是啊!”
“陛下自繼位以來大小朝會從來不缺,唯獨今日,這分明就是想包庇高陽王!”
“齊魯都亂成那樣了,陛下當立即罷免韓宜可,治罪高陽王,取消新政,如此才能平複天下士紳學子之心啊!”
劉三吾沒有說什麼,隻是歎息一聲,便要離開此地。
“劉閣老,您可不能走啊!”
一位大理寺的官員立馬攔下劉三吾,說道:“出來這麼大的事,咱們不能無動於衷啊,您德高望重,深受兩朝君王信任,又坐鎮內閣,乃文臣之首,您帶著我們去求陛下罷免新政!”
劉三吾坦然說道:“陛下這個人,老夫了解,他是不會同意的,一切等陛下做決定吧!”
對於臣子來說,新政如烈火,要麼避開,要麼觸之,一旦沾上,要麼浴火重生,位極人臣,青史留名,要麼烈火焚身,屍骨無存。
經曆洪武朝的數次風波,朝中的大多臣子已經少了乾勁,本著不求有功,但求無罪的原則當官,好不容易熬到新朝,準備向天子近臣衝刺,可萬萬沒想到,新皇帝竟然直接搞出一個新政,為君分憂固然沒錯,可誰又想去做哪些得罪天下的活啊。
交稅,交什麼稅?
這自古都沒有士紳交稅的說法。
禦史來恭說道:“為臣子者,當不避刀劍,敢於死諫,我們反對的不是陛下,不是朝廷,不過是一個公道,一個真理!”
“劉閣老,您若是怕死,我們自己去找陛下死諫,即便身死,那也是死得其所!”
又一名翰林院的官員附和道:“來禦史大義!”
劉三吾的女婿趙勉勸道:“嶽父大人,您是文官之首,讀書人的領袖,深得陛下器重和尊重,您若是能帶頭,即便是陛下也要三思,不管怎麼樣,先平息齊魯之地動亂再說啊!”
“您幫的不是我們,是為了江山社稷,是大明天下啊!”
“若是陛下猶豫不決,坐等齊魯之地的士紳學子鬨大,那將一發不可收拾,到頭來毀的是大明朝的根基啊!”
這番話可是說到劉三吾心裡了,他不是要反對新政,不過是想用新政平息齊魯的士紳學子之亂而已。
“罷了,罷了,老夫就陪你們走上一遭吧!”
劉三吾這個人自號坦坦翁,待人十分坦誠,從不設城府,而且又好麵子,被眾人這麼一說,立馬帶頭朝著奉天殿走去。
奉天殿前,甲士林立,跨刀持槍,威嚴淩厲。
可這些文官卻絲毫不懼,聚在一起,在劉三吾的帶領下大步走來,寒風吹過,官服獵獵作響,刹那間已經跪成一片。
“老臣劉三吾懇請陛下懲治高陽王,平息天下士紳學子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