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個不省心的兒子,朱棣真是豁出去了,他不是多恨這些文官,更不恨皇帝,他知道朱高煦這小子闖的禍有多大,能保住一條命就算不錯了。
如果把他朱棣放在皇帝的位子上,為了收攏人心,為了坐穩江山,他會毫不猶豫去犧牲掉彆人的兒子。
畢竟,皇帝是讓他去對付孔家,可沒有讓他去劈聖人牌位。
你殺了衍聖公,那得罪的隻是孔家一家,可劈了聖人牌位,那得罪的就是天下的讀書人,這是把火直接引到朝廷,天下的士紳會借著這把火將新政焚燒殆儘。
朱高煦是爽了,可這屁股就要皇帝來給他擦,朱雄英也為難啊,為了新政大業,他不得不處理朱高煦,來安定人心,一旦讓讀書人鬨起來,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但他把如何處置又交給了燕王,也算賣個小人情。
昨晚,朱棣,朱高熾父子找老爺子為朱高煦苦苦求情。
老爺子說自己已經不過問朝政之事,讓他們去找皇帝,言外之意也是不想管。
即便是孤傲的朱棣,為了兒子也徹底拉下了麵子,在老爺子麵前那是死纏爛打,這才有了今天這場戲。
其實,高陽王之事,還有一個辦法解決,那就是朱雄英直接用皇權強壓,但這麼乾的話新政推行起來會更加艱難。
此時的朱棣大有服軟之意,再不似剛才那般強硬。
他和幾個哥哥不一樣,朱樉叛逆,不好讀書,生性貪玩,朱棡讀書好,有武藝,能帶兵,長得也帥。
而朱棣就是個大老粗,不喜文墨,就好刀兵,是個地地道道的武夫,和大哥朱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這位大名鼎鼎,威震北疆的燕王,為了自己兒子,也不得不向這些他瞧不上的文官低頭。
而且經朱高煦這麼一鬨,燕藩算是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徹徹底底斷絕他那些小心思。
這江山就算給他,也不會得到士大夫的支持,打天下你可以靠武夫,可要治天下還是離不開這些文官。
你把人家先師的牌位都給砍了,誰還願意幫你乾活。
彆說造反當皇帝,他以後恐怕想安穩當個藩王都難,隻要犯點小錯,參他的奏本能像暴風雪一樣刮進尚書房。
武英殿內一片肅靜,燕王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文官們也不想再繞什麼圈子。
“高陽王德不配位,郡王爵怕是留不住了!”
吏部尚書張紞說道:“事情既然出了,總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非是在下要與高陽王過不去,輕拿輕放恐怕無法服眾,新政對陛下的重要性,燕王千歲應當明白!”
朱棣沒有絲毫猶豫,一口答應下來,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心裡明白,兒子朱高煦走到今天這一步都是被這個高陽王的爵位害的。
自從被封了高陽王,他就徹底飄起來了,對小皇帝的話是言聽計從,這才導致了如今的悲劇。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啊!”
朱高熾感慨一句,說起來,小皇帝才是罪魁禍首,呸!
“還有嗎?”
朱棣繼續問了一句。
“既然如此,燕王千歲就替高陽王向天下的讀書人賠個不是吧!”
最終還是劉三吾說了句公道話!
朱高熾立馬問道:“不知劉先生要我父王如何賠罪?”
劉三吾說道:“燕王千歲親自寫一封向天下讀書人致歉的奏疏,由老夫批注,交由陛下審閱批複,再由通政司抄錄,用邸報發往各地方!”
邸報就是古代的報紙,類似於如今的每日新聞,每天一期,讓更多的人了解大事。
但古代礙於通訊技術的影響,注定不能做到全國接收消息的同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