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的大寶貝重孫子,老爺子又覺得挺值的。
“說成了,以後你跟著他學武吧!”
老爺子又叮囑道:“以後不用叫他師傅,他不配!”
“那叫什麼?”
“你是太子,你想叫他什麼就叫他什麼!”
……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朱雄英依舊奮鬥在尚書房,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忙碌而又充實的生活。
就像老爺子說的,他這個皇帝多累一些,天下的百姓就能少累一些。
既然坐上這個位子,就得為天下人做些事情。
但很多事情光靠他這個皇帝是無法做到的,落實下去還是要下麵的臣子。
朱雄英走在皇宮中,沐浴著春風,難得出來透透氣。
有時望著發芽的樹木發呆,有時上前聞聞含苞待放的花朵。
漫步皇宮,這也是他這個皇帝唯一的消遣方式。
至於練武,繁重的政務哪裡還有精力和時間去練武,自從當上這個皇帝,就連東宮都不平常回去了。
特彆是最近一段時間,內閣缺人,劉三吾走了,方孝儒閒置,解縉被貶,黃觀去巡視遼東,原本一手打造的大明最強內閣天團,已經不複存在。
隻剩下後補的朱高熾一人,繁重的政務他一個人忙不過來,隻能自己這個皇帝親自頂上。
走著走著,朱雄英便走到了文華殿,這裡是內閣辦公的地方,透過窗戶,原本熱鬨的大殿如今隻剩下朱高熾一人孤零零的乾活。
朱雄英隻是看了一眼,並沒有打擾,而是默默的離開了。
內閣一直是個大問題。
自從老爺子廢除丞相製後,皇權確實得到了加強,但弊端也同樣暴露,繁重的政務壓根就不是皇帝一個人能解決的。
老爺子當皇帝的時候,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政務,因為他不相信任何臣子,寧願自己累到死都不會交給彆人。
然而後世的皇帝可沒他這樣的精力,當初廢除丞相製度的時候,老爺子就說過,以後誰敢建議或者提出設立宰相,就要用極刑進行處置。
所以,丞相的替代品內閣橫空出世!
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
內閣製與宰相製又何嘗不是相似呢?內閣大學士一樣可以專權,和宰相專權區彆也不大。
後世的三楊,嚴嵩,張居正,哪個不是掌控朝堂的權臣,他們名不為丞相,但卻有丞相的全力。
權利滋生欲望,即便是劉三吾這樣名滿天下,品行高尚的一代大儒也免不了這個定律。
所以說,不管是誰坐上內閣的位子,掌控了一定的權力,心態都會發生變化。
這也是朱雄英遲遲沒有往內閣填人的最主要原因。
皇帝需要一個幫他乾活的人,既然讓他乾活,就要給他權力,給少了乾不了活,給多了,他就想掀桌子。
皇權和相權的平衡,這個問題幾千年了都沒有解決。
自秦漢以來,丞相的權力幾乎等同於皇帝,遇到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丞相,那是皇帝命好,萬一放權放出一個王莽就完蛋了。
到了唐朝,相權開始被削弱,原本一人變成了多人,到了宋朝再次被削弱,直到明朝最後一任丞相胡維庸被殺,丞相製度徹底退出曆史的長河。
想到此處,朱雄英突然停了下來,坐在一處台階下,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後來的清朝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清朝既沒有丞相製度,也沒有內閣,更沒有一手遮天,威脅皇權的大權臣出現。
想到了,朱雄英突然猛拍一下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