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將至,本應該喜氣洋洋,一家人在一起熱鬨起來,包餃子,放鞭炮,看煙花。
可老爺子走了,把宮裡的孩子也都帶走了,就連幾個姑姑也去了鳳陽,宮裡一片冷清,朱雄英更沒有過節的心思了。
但凡少年登基的年輕皇帝總是雄心壯誌,每天精力充沛,好像有使不完的勁,一定要做出一番大業,成為王朝的聖主賢君。
朱雄英也不例外,他自從登基後,全力推行新政,整改洪武朝遺留下來的弊端。
整整六年了,才算把土地,賦稅的改革穩定下來,順手打了一下高麗,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事情沒做。
按照朱雄英提前構想的計劃,下一步,就是正式開海了。
這絕對是一步險棋,也是最難的走的一步路,涉及太多,太大的利益,一旦分配不均勻,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永興六年正月初八,朱雄英在奉天殿接見各國使臣。
或許是看到倭國,高麗的滅亡,也或許是大明有了三十多艘戰艦和強大的火器,這一次,足足有二十多個小國派人來大明朝進貢。
這些國家來自大明的四麵八方,甚至還有很多不知道從哪裡來,壓根沒聽過名字的小國。
先來朝拜的是琉球的使臣,三個小國現在是不打了,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了,朱雄英早就給他們說了,大明誰都不偏袒,各自關門過自己的日子,誰也彆惹誰,要是再打,大明就要坐船過去,把你們國王帶回大明好好聊聊了。
琉球不敢不給大明這個麵子!
但最近幾年,他們主動提出歸附大明天朝,不再是宗藩屬國,而是如那高麗一樣,成為大明治下的布政使司,成為大明的疆土,琉球人以後也是大明的百姓。
這件事不是第一次提了,幾乎每年朝供的時候都要說,而朱雄英的態度也是不明不白的,最後的結果都是再行商議。
建立海外行省,無非就是一道聖旨的事情,但是後麵就要無窮無儘的倒貼了,官員,糧食,銀子,各式各樣的貼,以目前大明的國力,實在貼不起。
最主要的是,琉球人口稀少,土地貧瘠,加上三個小國不斷內耗,導致十分的貧窮。
除了有些魚蝦海鮮,島上的甘蔗,鳳梨,也沒什麼值錢的東西,這些都不是必需品,也不是大明想要的東西。
大明對琉球已經很不錯了,他們每年隨便拿點東西就能換回去大量的賞賜,洪武朝時,老爺子好麵子,大手一揮,大量的回禮就送了出去。
琉球的三個小國已經把大明當成供貨商了,沒錢了就來朝貢,一年兩次,上一批朝貢的使團還沒回去,下一批已經出發了。
老爺子好麵子,可新皇帝卻不想當這個冤大頭,天朝之物皆來自天朝臣民血汗,怎能與外人。
你拿來多少東西,就回你同等價值的東西,最多把路費給你報銷了。
這也導致各國使臣對這位大明的永興皇帝頗有微詞。
實在太小氣了,沒有天朝宗國大皇帝的風範,比洪武老皇帝差遠了。
要不是害怕大明天朝動武,以後都不大老遠的跑來。
不過這話他們也隻能在心裡想想,要是敢說出來,就朱雄英那個脾氣,一定會出動大明艦隊去他們國家,用洪武大炮和他們的國王進行友好的交流。
至於建立海外行省,不是現在該考慮的事情。
送走琉球使臣,朱雄英站著問道:“後麵該誰了?”
禮部尚書王鈍拱手道:“回陛下,是撒爾馬罕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