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先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高興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崔慶功大舉進攻襄陽,卻給自己帶來了如此大的機遇,他的義子竟輕鬆地將崔慶功手下四大天王排名第二地周禮殺敗了,而奪得百萬石糧食,這對一直苦於糧草不足的李懷先無異於是天大的喜訊。
李懷先興致勃勃地在營帳中察看地圖,拿下譙郡後,就要立刻向東進攻,趕在崔慶功的襄陽戰役結束前拿下彭、臨淮和東海三郡,這樣,自己地地盤就擴大到了八個郡,足以和任何一方勢力抗衡了,自己多年來的韜光養晦戰略也可以告以段落。
李懷先用粗大的食指輕輕點了點彭郡(今天徐州),不由陷入了沉思,東方三郡可以讓自己的長子去管理,而譙郡和淮陽郡可以讓次子來控製,至於義子李德慶還是留在自己身邊較好,這次他擅自進攻譙郡,便可看出,他也並不是那麼牢靠之人。
“稟報大帥,德慶將軍到了。”親兵的稟報聲打斷了李懷先的思路。
“命他進來!”
他嗬嗬笑著站起來,隻見門簾一挑,李德慶矯健的身姿從門外走進,他上前一步,單膝跪下道:“孩兒迎接父親大人來遲,萬望恕罪!”
“我兒無罪!”李懷先笑嗬嗬將李德慶扶了起來,在李懷先地手碰到胳膊地一瞬間,李德慶心中忽然湧起一種強烈的**,此時,他有十足地把握置李懷先於死地,但多年養成了克製力將他這個念頭硬生生地壓了下去。
但李懷先已是身經百戰,他立刻敏感地察覺到了李德慶那一絲流露出來的殺氣,他一步後退,手按住劍柄,警惕地盯著自己的義子。
李德慶卻仿佛什麼也沒有感覺到似的,他站起身搖了搖頭,慚愧地說道:“這次本來已經困住周禮,可以一舉殺之,卻沒想到他有個替身,使金蟬脫殼計跑了,功敗垂成。孩兒真無臉來見父親。”
李懷先這才明白李德慶身上的殺氣是針對周禮,而並非是自己,他略略放下心笑道:“一個周禮死不死並不重要,重要是你奪得了地盤,並得如此數量龐大的錢糧,這才是讓為父高興的大事。”
說到這兒,他又小心地瞥了李德慶手一眼,繼續道:“不過,崔慶功糧草基地被占。他必然會很快回兵。我們兵力不多,所以為父決定把你的三萬軍收回兩萬以全力防禦崔慶功,你帶一萬軍去取彭等三郡,可能辦得到?”
“父親有令,孩兒萬死不辭!”李德慶乾脆利落地將懷中金令箭取出、放在桌上,沒有半點遲疑。
李懷先拾起金令箭,得意地點了點頭。暗暗忖道:還好,自己及時收回了他的軍權,沒有釀成後患!
忽然,他似乎隱隱聽見遠方有喊殺聲,他臉色大變,厲聲喝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李德慶也臉色變得慘白,失聲道:“糟了。這一定是符離馬大維來援助周禮,我去看一看!”
說完,他大步要離開帥帳,李懷先哪能容他走。他大吼一聲,“你給我站住!”
李德慶站住,一動不動,他地眼睛裡露出了痛苦之色,他不想親手殺了義父,可是
“我來問你,倒底是怎麼回事?”李懷先狠狠地盯著他問道。他根本就不相信什麼馬大維援軍
李德慶歎了口氣。他慢慢轉過身來,平靜地說道:“確實不是什麼馬大維來援。這是我部署的軍隊,其實也沒有什麼百萬石糧食和五十萬貫錢,那不過是我編出來的幌子,就是為了引義父來譙郡。”
這時,帳外傳來了打鬥聲,這是李德慶的親兵和李懷先的人交手了。
“好!好!好一個義子。”李懷先完全明白了一切,進攻譙郡就是李德慶精心設計的陷阱,所有的一切就是為了今天。
“老夫如此恩待於你,將你從一個小卒一步提升成前軍大將,還認你為義子,沒想到你卻是忘恩負義之徒,狼子野心!”
李德慶憂傷地搖了搖頭,道:“其實我姓韋,我叫韋德慶,五年前丟失了金城郡,隱姓埋名來到山東,我要為韋家贖罪,這實在比我的生命還要重要,可義父也對我恩重如山,孩兒無以為報,隻能以股謝罪!”說完,他一咬牙,從靴子裡抽出一把鋒利的匕首。
“你要乾什麼?”李懷先拔出長劍指著他顫聲道。
他話音剛落,隻見韋德慶手起刀落,將自己地左臂連根斬下,血箭四射,啪嗒!一隻完整地手臂掉在地上。
韋德慶一聲悶哼,劇烈的疼痛使他再也站不住,單腿跪倒在地,李懷先先是一怔,他隨即大喜,機會來了,他掄劍便向韋德慶頭上砍去,“小雜種,你去死吧!”
可是,他卻砍不下去了,他不可思議地看著眼前,一把鋒利匕首已經射穿了他的喉嚨,上麵還流淌著韋德慶的臂血,力氣迅速消失了,李懷先手一鬆,劍落在地上。
模糊中,隻見韋德慶向自己重重地叩了一個頭,耳邊聽到了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義父!孩兒會為你披麻戴孝,還有兩個義兄,我絕不會讓他們痛苦地死去。”
宣仁七年正月十七日,陳留軍閥李懷先據說被崔慶功部將周禮在真源縣伏擊身亡,其義子韋德慶趕回陳留,以為父報仇為名,接管了李懷先餘部,他隨即統帥大軍直擊城父縣,僅一天便攻破了縣城,親手殺了周禮,將其人頭祭奠亡父,
三軍感其誠,擁戴其為李懷先的接班人,韋德慶卻以自己為獨臂之人,拒絕不受,欲將軍權轉交給李懷先在陳留的長子李譚,三軍將士泣而跪留,韋德慶不得已而受之。
他立即宣布效忠朝廷,效忠崔小芙,並以實際行動為朝廷、為崔小芙分憂,正月二十五日,他率五萬大軍連克汝陰、沈丘兩個重鎮,兵鋒直指崔慶功老巢汝陽。
崔慶功大驚失色,眼看張煥十萬大軍已經趕到,前方又有朱攔路,他知道山南戰略已經成為了雞肋,崔慶功當機立斷,將襄陽城洗劫一空,押著王昂含恨退兵回了汝陽。
他前腳剛走,張煥地先鋒劉帥便率領五千輕騎進占了襄陽,他命人撲滅明火、安撫百姓,兩天後,張煥大軍抵達了襄陽,放軍糧賑濟饑民,並派人稟報朝廷,推薦山南轉運使楊炎改任襄陽刺史兼山南道觀察使,而山南轉運使由副使劉晏擔任。
此刻,三萬蜀中軍隊沿長江抵達了江陵郡,藺九寒的三萬軍在富水郡虎視眈眈,張煥十萬大軍在北如山一般凝重,朱已是四麵楚歌,軍心開始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