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不像是母親展現出來的氣度。
就算他周鐵衣要掌管太乙觀,也不用一個師姐幫忙啊。
暫時沒有想通這點,周鐵衣索性也就留著不想。
白梅見周鐵衣心思重重,上前從後麵幫周鐵衣按了按太陽穴。
周鐵衣享受著按摩,忽然轉頭笑道,“我這幾天,倒是讓姐姐擔心了,實在是罪過。”
不等白梅回答,周鐵衣就笑道,“作為賠罪,今晚我要好生服侍姐姐,讓姐姐試試我新練的掌法。”
白梅被周鐵衣說得臉紅,不過也稍微放下心來。
不過仍然勸道,“少爺,你正事要緊。”
周鐵衣搖頭晃腦,說道,“聖人說,食色性也。隻要我還有心思想著那事,就說明我還沒有被壓倒。”
他一番歪理倒是說得白梅不知道怎麼辯駁,隻能夠按周鐵衣肩膀的時候多用幾分力氣。
周鐵衣和白梅調笑了一會兒,心情也舒暢了起來。
他拿起旁邊的青簽紙。
這種特製的紙張,專門用來給聖上寫祝壽詞,隻有三品以上的文官和武將家裡才能夠得到一些。
一般這種紙上呈,就算沒有塞銀子,宮裡的太監們都會第一時間送到聖上手中。
畢竟討好的話,聖上聽了高興,他們自然也不會挨板子。
周鐵衣重新磨了一遍墨,等江南的水煙硯台上墨汁夠濃,他心中筆意也足夠了。
再落筆。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寫到這裡,他停了下來。
本來後麵還有一大截,不過他是記不得幾句。
但這四句已經足夠了,足以名傳千古。
李太白這位千古弄臣,儒家後來還不是厚愛有加。
自己循著李太白的路,隻要這大夏江山不頹廢,讓著天後一點,總能安穩渡過前期。
想了想,周鐵衣覺得好像又差了點意思。
他揣摩了一下當今聖上的心思。
再提筆寫道。
“古來聖賢事,浮雲掛空名。”
“久在樊籠裡,今得返自然。”
周鐵衣拿起青簽,讀了一遍,覺得朗朗上口,筆意也連貫。
連起來剛好講的是以儒入道的心境,正符合現在聖上的想法。
成了!
這篇詩,有道家和儒家背書,有李太白和陶淵明執筆,莫說是千古,就算萬古,也可傳!
他自己是越看越喜歡,一旁的白梅也拿起誦讀了一遍。
忽然歎息對周鐵衣說道,“少爺,你這般學識,當初那些大儒怎麼舍得將你拒之門外呢,真是他們瞎了眼。”
周鐵衣倒是沒有太在意,笑著說道,“詩詞不過小道罷了,不過這小道也有小道的用法,儒家喜歡民意,這點我倒是也喜歡得很。”
這篇絕世名篇,得有個響亮的名字。
周鐵衣思忖了一下,落筆:
《夢遊紫霄道宮登三十六重寶殿叩見日月大道尊授我長生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