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怎麼敢連工部和軍隊的銀子都敢貪?
李劍湖明顯感覺到周圍的空氣沉悶了下來,連周圍蟲鳴聲都安靜了,隻有諸位官員略顯沉重的呼吸聲。
周鐵衣聽了之後沒有勃然變色,神色正常。
這裡麵其實他也是參與者,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參與了。
就比如他讓東南商會去買生鐵,那麼這些生鐵中有多少是用鐵引‘逼’出來的呢?
周鐵衣認真思考了一下。
這個問題的核心有兩點。
第一點自然是鐵引製度。
這個製度肯定不能夠繼續實行,需要廢除,不廢除根本無法為接下來的工業化鋪路。
先進的技術要和先進的生產製度相匹配,才能夠迸發出先進的生產力,不然就會像現在的太行山一樣,即使有先進的技術,也困頓不前,甚至太行山的優質鐵不願意多生產,因為生產出來也是虧錢,還沒有足夠的市場。
但鐵引雖然不像漕運一樣,是百萬漕工衣食所係,但也關係重大,這上上下下看著隻是商人在吃錢,但商人吃的錢去哪裡了呢?
強行改鐵引,一旦市場混亂,那麼滿朝文武估計都要跳出來攻訐。
周鐵衣總算是明白為什麼王安石變法會在朝堂上三進三出了。
也隻有自己這種開了曆史透視掛,才能夠把握好各方利益,把握好每個曆史節點,不然任何一個節點出錯,都會是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
即使強如王安石,也黯然神傷,強如張居正,也人亡政息。
第二個核心點是生鐵本身的成本。
這可以從運輸成本和生產成本兩個方麵解決,而剛好自己兩個方麵都可以解決。
以蒸汽鼓風機和熱鼓風機外加高爐建設,擴大產能,降低生產成本,以鐵路運輸,消耗產能,降低運輸成本。
兩者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但隻差最開始的啟動資金。
這也是最難的一點。
即使是國家,原始資本積累是最難的一個環節,也是需要犧牲最多的一個環節。
周鐵衣認真思考了片刻,看向身體有些癱軟的管事,忽然大笑道,“說得好,有賞!”
說罷,他從白玉棋盤中取出一枚明珠。
“此乃力陳國之大害之言,本侯將奏明聖上,為你討賞,今先以天使身份,賜下明珠,以彰顯聖上英明。”
周圍的官員們或露出驚喜,或露出驚駭。
他們認真思索了一下周鐵衣的意思。
很明顯,這鐵引周鐵衣也準備管了,但這對於他們山銅府是好事,不是壞事,會讓他們山銅府地方受益。
而周鐵衣以天使的身份賜下賞賜之物,這是一種政治表態。
這位生鐵廠主事如果之後出現不正常的死亡,那麼周鐵衣就要徹查到底了,這就是政鬥開始,其餘因為今天這件事,想要處理這位‘多嘴’的生鐵廠主事的各方勢力就要考慮值不值得付出這個政治代價。
當然前提是周鐵衣能夠在鐵引這場政治風暴中如之前一樣大獲全勝,而不是大敗虧輸。
不過周鐵衣這番行為,倒是讓官到吏都感覺暖心,因為有問題,周侯是真的頂上去啊!誰不想要有這種領導?
經過長達十息的沉默之後,剛剛還一副天要塌了,渾身酸軟的管事一瞬間仿佛從幽冥升入了天宮,竟然在眾人麵前喜極而泣,“周侯……”
周鐵衣上前兩步,將手中明珠塞到這位管事手中,接著笑道,“有賞那麼我就要看到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現在給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兩點,第一,我會將天京新的蒸汽鼓風機的圖紙交給你,你來改建這兩個高爐,我要看到年產一千噸的高爐,並且從兩座,擴建到四座,從而降低你們的生產成本。”
管事猶豫了一下,產這麼多鐵,不說後麵的主家願不願意,單是產出來的鐵該怎麼辦?
而後就聽到周鐵衣開口道,“第二,我會先讓天京的火車商會拿鐵引來收你的鐵,就按照你們能夠賺錢的價格來賣,具體的價格我會監督,不會讓你們出現虧損生產。”
“天京來收鐵隻是救急,還需要你們本地自救,這才是長遠之道,幾日後我會去墨城和機關城,找墨家,公輸家商議,建幾條能夠跨越太行山的火車軌道,連接遠在六千裡之外的天京,而火車軌道會大量用到優質鋼鐵,在建造的時候就近消耗產能,建成之後,降低整個鋼鐵的運輸成本,到時候說不定你這個生鐵廠還要多建幾座呢。”
“當然了其餘還有很多用到鋼鐵的地方。”
周鐵衣指了指麵前的空地,“看到這新式房屋了沒有,這種房屋就要用到大量的鋼鐵,以後我要以鋼鐵建造上百丈的高樓,要將這種高樓建造到我大夏國每個角落,當然那個時候以你生產的鐵的質量恐怕不過關,所以在生產的過程中,你可以嘗試和墨家,公輸家多交流,適配出不同的‘鐵’,有的鐵利於修鐵軌,有的鐵利於建房屋。”
灰蒙蒙的天空之下,周鐵衣侃侃而談,所有人都被帶進了周鐵衣構想的那個宏偉藍圖之中。
連接六千裡的鐵路,高百丈的鋼鐵巨樓……
即使墨子,公輸班再世,也不敢有這種念想吧?
他們看向周鐵衣,此時才明白為什麼從天京傳來的消息,周鐵衣不是在爭權利,而是在爭道統了。
隻有道統才能夠支撐起一個人如此宏偉的構想吧。
周鐵衣笑容燦爛,看向身邊這位鐵廠的管事,“你能夠做到這一點,為山銅府百姓開一條新的謀生之路嗎?若你能夠開辦好這座鐵廠,以後就來天京做事吧,到時候就會需要你將經驗推廣到天下。”
管事這次不用主家提醒,下拜,聲音哽咽,“小人定當肝腦塗地。”
周鐵衣親手扶起這位管事,笑道,“肝腦塗地不至於,我要看到你在做事情,在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將你能解決的問題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找我,至於什麼是你能解決,什麼是你不能解決,我想你心裡清楚。”
這就是取信於吏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