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月票~求訂閱~』
————以下正文————
僅一刻時之後,惠盎便帶著蒙仲急匆匆地來到了王宮,再次請見宋王偃。
當時宋王偃剛剛從正殿來到宮內的校場,準備傳喚幾名蓄養幾名劍士,欣賞一下劍士們的劍技,忽聽聞惠盎前來求見,心中亦不覺有些奇怪,畢竟當日整個下午惠盎都在纏著他,與他商議國內的政務,宋王偃好不容易才將這位忠誠但做事過於嚴謹的愛臣打發走。
不得不說在許多臣民眼中,宋王偃性格暴躁,因此被不少臣民所敬畏,但朝中亦有不懼他的臣子,比如惠盎,再比如教授太子戴武學業的老師薛居州。
對於這些位犯起拗勁來連死不毫不畏懼的臣子,某種程度上宋王偃還是感覺挺頭疼的。
尤其是惠盎,彆看這位平日裡溫文爾雅,可一旦犯起拗勁來,縱使宋王偃提著劍架在其脖子上亦毫不退讓,好幾次弄得宋王偃險些下不了台——畢竟他隻是想讓惠盎屈服,又不是真的要殺了這位忠誠而兢兢業業的臣子,殺了惠盎,誰替他處理國內繁重的政務呢?
正因為這個道理,偶爾有時候縱使宋王偃被惠盎弄地心中暗恨,甚至於恨地牙癢癢,卻也不舍得殺掉這樣一位優秀的臣子,從而導致宋王偃這般的“暴君”,有時在惠盎麵前也得稍微小心一點,免得這位臣子又用什麼大道理來勸諫他,說得他心煩。
因此,當隨後看到惠盎大步朝著自己走來時,宋王偃亦忍不住率先解釋道:“惠盎,寡人處理了一日政務,此時到校場觀看劍士比試武藝,聊以解悶,這總不算什麼吧?”
“唔?”
此時剛走到宋王偃身邊的惠盎愣了一下,轉頭看了一眼不遠處正站著的那些劍士們。
若換做在平日,他肯定會勸說宋王偃,比如說叫劍士相互比試不但浪費人才還浪費國力,與其讓這些擁有精湛劍術的劍士在無聊的比鬥中負傷甚至死亡,還不如讓他們到軍中發揮力量,但此時此刻,惠盎卻沒有心情規勸宋王偃,隻見他走上前幾步,壓低聲音說道:“大王,我弟蒙仲從趙國逃回,言趙國發生巨變,趙公子趙章與田不禋起兵奪權失敗,連累趙王雍亦死於逃亡途中……”
“什麼?!”
宋王偃聞言麵色巨變,他此時才注意到,闊彆一年多的蒙仲,此刻正跟在惠盎身後。
“去大殿!”
乍然得悉這樣的噩耗,宋王偃亦無心欣賞劍士們的劍術,當即帶著惠盎與蒙仲來到宮內的正殿,並吩咐殿外衛士暫時不許任何人進入。
旋即,宋王偃便轉頭詢問蒙仲道:“蒙仲,究竟怎麼回事?據寡人所知,趙章與田不禋應該是占據上風才對,怎麼會事敗?”
聽他這口風就不難猜測,對於趙國國內發生的事,宋國也不是一無所知,相信宋國亦派了不少奸細混在趙國,關注著趙公子趙章與趙王何這對兄弟間的奪位之事。
“起初公子章確實是占據上風,甚至一度率軍攻到邯鄲,但因為軍司馬牛翦的倒戈,致使趙章功虧一簣,於邯鄲一敗塗地。”
說著,蒙仲便將整個沙丘宮變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宋王偃與惠盎,隻聽得君臣二人頻頻皺眉。
最終,當聽說趙主父死於靈丘時,宋王偃難掩心中的震撼,難以置信地問蒙仲道:“當真?趙雍當真死了?”
蒙仲點點頭說道:“千真萬確,趙主父過世之時,在下正在其身旁……”
宋王偃聞言張了張嘴,旋即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而在旁,惠盎亦不知該說什麼。
要知道,趙主父與公子章,乃是趙國國內對於「趙宋之盟」的兩大支持者,其中,趙主父與宋王偃相識三十年,彼此有著共同的利害;而公子章,則是因為一直得到宋國在背後的支持,且成婚的女子亦是宋王偃的女兒,故而對宋國始終心存好感。
可沒想到一場政變,趙主父與公子章竟雙雙身亡。
“愚昧!簡直愚昧!”
足足過了半響,宋王偃忽而怒罵出聲:“竟躲在幕後,叫兒子出麵起兵奪權,這還是寡人當年認得的那個趙雍麼?!”
說罷,宋王偃猛然轉身,語氣嚴厲地質問蒙仲道:“你當時為何不曾勸說趙雍親自出麵?若事發時,趙雍親自出麵,想來早就拿下邯鄲了!”
蒙仲並不反感宋王偃此時的憤怒,但也並不畏懼,聞言神色寂寞的說道:“在下勸說過,奈何趙主父愛惜名聲,不願落下「奪子之位」的惡名,不肯聽從在下的勸說……”
聽聞此言,宋王偃麵色陰晴不定地盯著蒙仲,見蒙仲神色坦然並無絲毫閃躲,便已知蒙仲所言非虛,旋即忍不住長長歎一口氣,搖著頭喃喃連說“愚昧”、“愚昧”。
輕輕拍了拍蒙仲的肩膀,仿佛是在表達對剛才嚴厲質問蒙仲一事的歉意,旋即宋王偃長歎說道:“這可真是萬萬沒想到,當初寡人初見趙雍時,趙雍年紀尚不及弱冠,但卻有著一顆雄主之心,縱使麵對秦、魏、燕、楚、齊五國的威脅,亦毫不畏懼,親自赴我宋國約見寡人,言及聯合宋韓抗拒諸國之策,言辭濤濤,豪氣萬丈……嗬,不曾想僅過三十年,當年的雄主,卻成了一個貪圖虛名……之輩。”
在說這番話時,宋王偃的臉上流露出濃濃的痛心與惋惜之色。
可能蒙仲並不清楚,但宋王偃與趙王雍,兩者卻真是有著三十年交情的知己,畢竟在中原各國的君主當中,唯宋王偃與趙王雍的性格最為相似,二者皆崇尚武力,且擁有著使國家變得更加強盛的野心。
更重要的是,因為國力的限製,使得宋王偃清楚認識到他宋國短時間內——至少在百年內沒有與秦、齊兩國爭霸中原的能力,因此他決定效仿曾經的「晉宋之盟」,助趙國稱霸中原。
待等趙國稱霸中原之後,趙國亦會反饋宋國——哪怕日後的趙王其實並不情願,但在秦、齊兩國的威脅下,趙國也隻能扶持壯大他們的盟國宋國,與秦、齊兩國抗衡。
不錯,在宋王偃與趙王雍的構想中,趙宋之盟本該是長達百年的盟約,就像當年的晉宋之盟那樣,從晉國稱霸初期到晉國逐漸衰弱的末期,在長達百餘年的時間內,宋國始終是晉國堅定不移的盟國。
在那期間,宋國一次次幫助晉國對抗楚國,而晉國,亦陸陸續續給予宋國回饋,比如說宋國吞並曹國那件事,沒有晉國的默許與暗中支持,其餘中原各國如何會坐視宋國吞並曹國,占據像陶邑那種縱使在今日仍然是世上最繁華城市之一的城池?
所以說,效仿晉宋之盟而締結的趙宋之盟,這對趙國與宋國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穩固盟約,稱得上是當今世上最牢固、最可靠的盟約。
隻可惜趙主父與公子章一死,趙國恐怕再也沒人會穩守這份盟約。
此事對於趙國會有什麼影響,此暫且不論,但對於宋國而言,這是非常不利的,畢竟沒有趙國在旁相助,宋國就將單獨麵對來自齊國的威脅,雖然宋國其實亦不弱,但單獨對抗齊國那樣的國家,這難免還是有點吃力的。
此時,惠盎在旁皺眉說道:“大王,據我弟所言,趙國的新君趙何尚年幼,臣擔心趙國的國政會受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二人的把持,此二人一向親善齊國,恐怕會影響趙、齊、宋三國的關係……”
“唔……”
宋王偃沉著臉微微點了點頭,旋即吩咐殿外的衛士道:“來人,請仇相到殿內議事!”
他口中的仇相,即趙主父此前派來的遣臣仇赫。
大約一刻時之後,聽聞召喚的仇赫便來到了殿內,待瞧見殿內除了宋王偃與惠盎外,居然還站著惠盎的義弟蒙仲時,仇赫亦感到頗為意外。
因為當初曾在宋王偃麵前被蒙仲說得啞口無言,這使得仇赫不敢小覷蒙仲這個尚未弱冠的少年。
“咦?這不是惠大夫的義弟蒙小兄弟麼?在下聽說小兄弟前往趙國,在趙主父身邊得到重用,還做了一件‘大事’,怎麼會忽然回國?”
可能是沒有注意到殿內的氣氛,剛剛走入殿內的仇赫笑著與蒙仲打著招呼,直到他看到蒙仲勉強地對他露出幾分笑容,他這才感覺情況有點不對勁。
而此時,宋王偃亦沒有隱瞞什麼,指著蒙仲對仇赫說道:“蒙仲此番是逃回國內的,隻因為公子章起兵事敗,連累趙王亦斃於逃亡途中……蒙仲,你來解釋吧。”
見此,蒙仲便簡單向仇赫解釋了一通,隻聽得仇赫滿臉駭然,比宋王偃與惠盎還要激動。
這也難怪,畢竟跟趙肅侯時期就已在趙國出仕且擔任要職的肥義不同,像仇赫、樓緩等非中原人出身的異族人,他們都是被趙主父親自提拔的臣子,趙主父對於他們有著知遇之恩,因此當得知趙主父斃於逃亡途中時,仇赫難免有些激動,瞪著眼睛詢問蒙仲道:“何人、何人敢危害趙主父?”
蒙仲猶豫了一下,最終出於某些原因,還是沒有說出趙王何:“是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