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他抱了抱拳,拉著仍有些不願離去的蒙虎,在幾名魏卒的簇擁下離開了。
期間,蒙虎不滿地抱怨道:“阿仲,怎得不再呆會?我跟那個嘴角有顆痣的邑女聊得可好了,再給我點時間,我連她的小名就能問出來……”
“得了吧!她的發束都盤起來了!”蒙仲翻了翻白眼。
“哦?是、是麼?我沒怎麼注意……”蒙虎有些心虛地撇開了頭。
見此,蒙仲翻了翻白眼,當即示意進入村邑內警戒的騎兵們立刻退出村外。
沒辦法,當地楚人對他們心存恐懼,可能在這些楚人眼裡,作為魏國軍隊的他們,甚至遠比當地的賊寇更加可怕。
對此,蒙仲也沒有什麼辦法,畢竟信任是要慢慢培養的,再不濟,就當今日一行白走一趟咯。
他並不知道,在他率領騎兵離開之後,在這座村邑內,那名老者立刻請來了村裡的其他幾名老丈,幾人老人私底下談論商議著方才這件事。
曾經的魏國軍隊,即垂沙之戰時的那支魏軍,非常凶惡,攻破了他楚國的楚方城,殺死了他楚國的大將唐昧,且此後在唐邑一帶殺人搶掠,無惡不作,使他們萬般痛恨,但今日前來的那支魏國軍隊,卻似乎並無這方麵的惡習。
尤其是那名統率魏軍的,自稱是方城令的年輕人,看起來也頗為和善,這讓老者對魏國軍隊的印象稍有改觀。
“要不派村內的年輕人到方城、葉邑一帶看看究竟?終歸前兩年能免除稅收……倘若此事屬實,咱們敢在來年四月前遷至葉邑,還能趕上春耕……”
或許就連蒙仲也沒有想象,楚人對他那「前兩年免賦稅」的承諾其實頗為在意,其原因就在於,目前楚國的賦稅實在是太重了。
尤其是前幾年,秦國的名將司馬錯攻占了「漢中(上庸)」——即曾經秦相張儀欺騙楚懷王與齊國斷交,但後來秦國的宣太後又承認這件事,做主割讓給楚國的六百裡商於之地。
六百餘商於之地的得而複失,再加上秦國不斷地對楚國用兵,這使得楚國的國力越來越衰弱。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現如今的楚王熊橫不思發展國力、抵抗秦國,仍舊征收重稅滿足自己的私欲,這導致楚國的平民對這個國家越來越絕望。
不得不說,楚國的現況,與宋國是完全不同的。
宋國的平民亦生活在不安當中,那是因為曾經的宋王偃是一位幾近於窮兵黷武的君主,自在位之後,前後攻打齊國、楚國、魏國,硬生生擋住了各國對宋國的覬覦。
但說到底,宋王偃心中仍有中興宋國的野心,甚至於,他希望將宋國治理成像當年宋襄公那般強盛。
因此對於宋王偃,你可以罵他不體恤民意,窮兵黷武,但並不能罵他昏昧無道,他將征收的賦稅全部用在擴充軍隊、提高軍隊實力方麵,而不是用在自己的私欲上。
而現如今的楚王熊橫,則純粹就是個混吃等死的昏主,在近些年楚國連續被秦國擊敗,以至於徹底丟掉了六百裡商於之地的情況下,他仍然可以安然躲在楚國的王都「楚郢(江陵)」,終日與酒色作伴。
毫不誇張地說,縱觀當今各國的君主,楚國的君主熊橫,必然是那其中最無道昏昧的那個。
正因為楚王熊橫年年征收沉重的賦稅,一年比一年重,但國家卻屢屢敗給秦國,這給越來越多的楚人帶來了不安。
而此時,蒙仲像唐邑一帶的楚人釋放了善意的訊息,以「前兩年免賦稅」引誘這些楚人投奔葉邑,這也並非不能使這些楚人心動。
唯一的問題是,那個魏將的承諾是否值得信賴?
在商量過之後,這片村邑立刻就派出了幾名年輕人,前往方城、葉邑一帶打聽消息,看看是否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至於方城、葉邑的位置,他們作為楚人當然清楚——那兩座城邑,最初本來就是他們楚國的城邑。
但很遺憾,蒙仲、蒙虎等人卻不曉得那座村邑其實已經心動,他們正在前往下一座村邑的途中。
原來,就在蒙仲與蒙虎在那座村邑逗留的期間,華虎與穆武二人亦分彆在其他位置找到了一座村邑。
然而遊說那些楚人的結果,事實上並不樂觀,畢竟那些楚人一聽他們是魏國軍隊就已嚇得半死,蒙仲實在沒有把握能否說動他們。
當晚,蒙仲率下的千餘騎兵在一片丘陵下夜宿。
期間,蒙虎向蒙仲提出了一條建議:反正那些楚人一個個怕他們怕得要死,索性不如強行拐帶他們前往方城。
但蒙仲拒絕了。
畢竟這樣的舉措,一來會留下把柄於楚國,不利於魏國與楚國的外交關係,二來,無論是出自莊子的教導還是出自孟子的指點,皆讓蒙仲做不出這種事,哪怕這件事其實對那些楚人並無什麼不利。
說白了,他還是希望那些楚人心甘心願地跟隨他們前往方城。
“慢慢來吧。”
蒙仲安撫蒙虎、華虎、穆武三人道:“我以誠信待人,人必以誠信回報。若今年無法說動他們,咱們明年開春後再來,幾次下來,總能說動這些楚人,畢竟現如今的楚國,又不是什麼輕賦寬政之國?”
“唔。”
華虎與穆武聞言點了點頭,畢竟彼此都是莊子的弟子,他們也不想做出逼迫平民這種事。
不得不說,領兵的將領是什麼樣的人,他手底下的士卒就是什麼樣,可能以往的魏國軍隊也曾在楚國做下了傷天害理的事,但如今蒙仲這支魏軍,卻真正做到了秋毫無犯。
自十月初到十月中旬,蒙仲、蒙虎、華虎、穆武各自率領騎兵在唐邑,以及附近一帶的「城陽」、「隨邑」、「新市」、「西陽」等地轉悠,雖然還是不敢靠近城邑,但他們走訪城外的村邑,將「遷至葉邑前兩年可免賦稅」的消息帶給了當地的楚人。
有的楚人對他們萬般恐懼,對他們帶來的消息亦毫無信任,但終歸還是有人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派村邑內的年輕人到方城、葉邑一帶打探究竟。
結果自然不言而喻,在向繚治理下的葉邑,如今正在展開火熱的墾田,為了「新田減免前兩年賦稅」所帶來的利潤,無論是葉邑的舊邑民,還是從方城、舞陽兩邑遷到葉邑的新邑民,此刻皆在積極地開墾荒田。
甚至於,其中不乏有人盲目地開墾荒田,卻未曾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耕種那幾百畝田地。
葉邑免前兩年賦稅這事竟然是真的?!
在從派出去的本村年輕人口中證實這件事後,楚地一帶的楚人們不禁心動起來。
此時已是十一月,往返方城、楚地幾次後的蒙仲,已因為天降大雪的關係而暫時停止了誘拐楚人的行動,隻等明年開春之後再次前往楚國。
然而楚地的那些楚人們,他們可等不及來年,天知道葉邑一帶的荒地是否會被其他人搶完?
於是乎,在當年的十一月,楚地有大批楚人外逃,帶著家眷逃到方城、葉邑一帶。
這麼大的動靜,楚國當然不可能毫無所知。
竟然有魏國的軍隊在他們楚地境內流竄?這還得了?!
不過考慮到那支魏國君度並未攻打他楚國的城邑,隻是在他們境內征募了一些流民,楚國朝廷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畢竟似這點小事,根本不足以驚擾到楚王熊橫。
但唯獨有一人對此上了心,那便是因為得罪楚王熊橫而即將再次遭到流放,且曾在楚國先後擔任過「左徒」、「三閭大夫」的重臣,屈平。
或者說,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