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日再次回到陽關,無論是司馬錯還是白起,都難免有些唏噓。
因為正是眼前這座不起眼的關隘,曾經擋住了他十幾萬秦軍,令他強盛的秦軍難以寸進一步。
可當他們秦軍戰敗之後,今日卻以魏國盟軍的身份,準備通過這座關隘,這讓人難免唏噓世事的難料。
此時,秦將司馬錯麾下的軍隊人數照舊,依然是原來的六萬人,而白起則接管了向壽的軍隊,大概有五萬左右,合計十一萬。
至於魏軍,翟章麾下則大概是六萬軍隊,再加上蒙仲的兩萬人,大概八萬左右。
此番秦魏聯軍總共兵力約十九萬人。
不得不說,當秦軍通過陽關的時候,場麵一度極為緊張。
誰讓那些負責守城的方城軍士卒,包括鄭奭麾下的魏軍,始終用冷漠的眼神死死盯著那些秦卒呢。
也難怪,畢竟魏軍不信任秦軍,哪怕穰侯魏冉為了使魏軍放心,孤身乘著翟章的戰車。
好在秦魏雙方的將領各自約束了部下,否則這十九萬聯軍,怕不是就會因為新仇舊恨,在這座關隘內打起來。
而在此期間,白起則找到蒙仲,私下對蒙仲說道:“楚國的莊辛、莊蹻,其實與你暗中有所勾結,對不對?”
蒙仲當然不會透露,當即斷然否認。
然而白起卻不顧蒙仲的解釋,自顧自說道:“另外,我覺得昭雎也有可能是你的內應。……宛城、方城一帶,曾經都是他楚國的城池,他豈會不知方城北側有一條山道可通宛城?可他就是不說……”
蒙仲雖然心中震驚於白起的推測,但臉上卻不露半點端倪,故作不耐煩地說道:“你對昭雎有疑心,那就找他理論去,跟我說什麼?……話說你跟著我做什麼?”
“為了使你麾下的兵將安心。”白起攤攤手說道:“從入關起,你麾下的魏軍就虎視眈眈盯著我方的士卒,甚至有幾個魏卒做出了拔劍的舉動……我可是瞧得很清楚呢!”
蒙仲聞言四下瞧了瞧,果然看到他麾下的方城軍士卒,有不少人用仇恨的目光看著不遠處排隊過關的秦卒們。
“不怪他們。”他淡淡說道:“我麾下的兵卒,其中有不少人的家眷,死在了你秦人的手中。”
“戰爭嘛,在所難免。”
“哼!屠城、搶掠也是咯?”蒙仲嘲諷道。
“事實上……是的。”白起很坦率地承認了縱容麾下士卒搶掠、屠殺的惡行,轉頭對蒙仲道:“你也掌兵,應該明白其中的原因。”
不得不說,其實各國的將領,或多或少都有縱容麾下士卒屠殺平民、搶掠平民的惡行,區彆僅在於誰更加頻繁,誰更加惡劣罷了。
縱使士卒屠戳平民,是為了讓那些精神緊繃的士卒能釋放積累的壓力,不足以引起兵變、暴動,而縱容士卒搶掠平民,其實則是變相補貼士卒,拉攏軍心。
“哼。”蒙仲滿帶嘲諷地冷哼了一聲,懶得理睬白起。
雖然他對白起帶兵打仗的才能亦頗為欣賞,但有時候白起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行為,亦讓他難以接受。
“你是這麼做的?”
見蒙仲不理會自己,白起也不氣惱,反而好奇地詢問蒙仲道:“我觀你方城軍,似乎從不搶掠平民……那你麾下的士卒靠什麼養家糊口。”
“撫恤、犒賞。”
“撫恤我知道,犒賞?魏王如此厚待你麾下的軍隊?”
“不是魏王,而是我自己發放犒賞……”
“唔?你有那麼多錢麼?”
“我成婚時,有些積蓄,後來到魏國後,段乾氏亦暗中給我了一批錢財用來養軍……”
“你成婚了?幾時成婚的?令夫人是哪國人?”
“宋國蒙邑人士,我的同鄉……話說你就不能回你自己的軍中麼?”
“喂喂喂,彆在意啊,你我好歹也相識快三年了吧?記得你我初次見麵的時候,你差點一劍把我的首級砍下來,後來更是一箭射傷我的左肩,就這樣我都沒記恨……對了,我在秦國也早已成婚,宣太後的族女,是穰侯為我推薦的……”
“恭喜恭喜……話說你跟我說這個做什麼?”
“唔……”
總而言之,在秦魏兩軍兵將彼此的克製下,秦魏聯軍總算是有驚無險地穿過了陽關與葉邑,進入了魏國的腹地。
越過葉邑之後,翟章將麾下的軍隊暫時交給了唐直掌管,自己則帶著穰侯魏冉,率先前往大梁,向魏王遫回覆組建聯軍的事宜,而秦魏聯軍則是徐徐朝大梁而去。
途中,白起將麾下軍隊丟給了副將季泓,時常帶著司馬靳跑到蒙仲的軍中,找後者討論兵略,或者喝酒。
雖然感覺這事有點古怪,但蒙仲麾下的兵將們,也逐漸默認了白起的做法,至少不會在阻攔。
而在沿途歇息的時候,白起也曾帶著麾下的將領們,找蒙仲、蒙虎、華虎、樂進等人鬥酒,幾番下來,雖說雙方將領仍然彼此不服,但也漸漸熟絡起來。
司馬錯與唐直得知此事後,皆故作不知。
五月中旬,在足足趕了將近十五日的路程後,秦魏聯軍抵達了魏國的都城大梁一帶。
此時,穰侯魏冉已代表秦國覲見了魏王遫,與魏國的國相田文、大司馬翟章,一同犒賞了聯軍,使聯軍在大梁一帶歇息了一日。
隨後,在五月十八日這一天,秦魏聯軍在大梁分兵兩路,由唐直帶領麾下曲部,帶著白起以及其麾下的軍隊前往鄴城,而翟章、司馬錯、蒙仲三人,則率領各自麾下的軍隊向東而行,前往宋國的陶邑。
為了探查陶邑當前的情況,蒙仲派蒙虎、華虎率領四千騎兵前行一步趕往陶邑。
陶邑,又名定陶,它曾經乃是曹國的都城,因為坐落於濟水、泗水的交彙處,陸路暢通、水路亦通達,因此很快發展成為了不亞於邯鄲、臨淄那樣的大邑,無論是魏國、趙國、齊國,事實上都對陶邑垂涎三尺,各方之所以久久沒有下手,不過是礙於其他國家的態度而已。
五月二十二日,在經過四日的路程後,蒙虎與華虎率領騎兵前行抵達陶邑一帶。
此時,陶邑已被奉陽君李兌率領的齊趙聯軍所攻破,城內城外皆是齊趙兩國的軍隊。
幸運的是,齊趙聯軍並未在陶邑大肆屠殺搶掠。
莫以為這是奉陽君李兌宅心仁厚,他純粹隻是不希望陶邑被破壞而已。
要知道齊王田地說動他出兵相助共同攻打宋國的籌碼,就是將陶邑贈予李兌作為封邑——既然即將成為自己的封邑,奉陽君李兌又豈會允許齊趙兩國的軍隊將其破壞?
遠遠看著陶邑城上所飄揚的趙字旗幟,蒙虎頗有些不敢相信:“不是吧?陶邑這就被攻陷了?算算日子,齊趙兩軍在三月底於東阿會盟,這才一個半月吧?不知此前究竟是何人駐守陶邑……不會是景敾那老頭吧?那老頭不行的呀。”
“畢竟是齊趙兩國的軍隊。”華虎淡淡說道:“更何況,宋國得分兵同時防備東西兩側,難免顧此失彼……”
相比較齊國的軍隊,其實他對趙國的軍隊更為忌憚,尤其是趙國的騎兵。
“騎兵,遠處的騎兵注意到了我等!……趙國的騎兵!”
這不,四下眺望了片刻,華虎便注意到遠處有一支趙國騎兵遠遠窺視著他們。
聽聞此言,蒙虎亦神色一凜,皺著眉頭盯著遠處,看向距離他們約兩百餘丈的地方那一撥正佇馬而立的騎兵。
趙國騎兵!
“都給我打起精神來,小崽子們!”
盯著遠處的趙國騎兵片刻,蒙虎對身後的騎兵們沉聲說道:“對麵的趙國騎兵,可不像秦國的騎兵那樣好對付。”
聽到蒙虎的話,曹淳、蔡成二人亦目不轉睛地看向遠處的趙國騎兵。
但凡是方城騎兵都知道,蒙虎、華虎、穆武這三位主將訓練他們的方式,正是效仿於趙國訓練騎兵的方式,說他方城騎兵是趙國騎兵的翻版,其實毫無問題。
那麼問題就來了,究竟是作為老師的趙國騎兵更強,還是作為學生的方城騎兵更強?
而此時,遠處的趙國騎兵亦在遠遠關注著遠處那支打著「魏」、「方城」旗號的騎兵,頗有些難以置信。
那是魏國的軍隊?
魏國……有騎兵?!
“來人,速速稟報奉陽君!”
統率這支騎兵的趙將當即下令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