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薛公田文在府上與門客夏侯章一起喝悶酒時,他有心邀請的蒙仲,卻與惠盎一同在段乾氏的府上赴宴。
值得一提的是,當蒙仲與惠盎在田黯的指引下來到府內主屋的廳堂時,他們便瞧見蒙虎、華虎、樂進幾人早已坐在堂上。
“喲,阿仲,來了?”當時蒙虎還毫無自覺地與蒙仲打著招呼。
蒙仲翻了翻白眼,走上前與坐在上位的公羊平以及段乾氏的家主段乾寅見禮,而繼他之後,惠盎亦向這兩位拱手見禮。
惠盎作為宋王偃最信任的重臣,亦多次作為宋國使者出使他國,他當然認得公羊平與段乾寅,拋開這兩位的家世不談,這兩位以及田黯,正是目前西河儒家最出名的幾位儒者,惠盎又豈會不認得?
要知道,惠盎跟儒家的關係極好,雖說他並非儒家弟子,但因他一向主張孟子的“仁政”,並將其運用在宋國,因此儒家弟子基本上都把他看做自己人,哪怕是西門儒家,亦是如此。
沒辦法,誰讓當今的儒家,世人隻知孟軻卻不知其他呢?比如比孟軻輩分更高的公羊平,離了魏國就沒有多少人知道。
“段乾家主,公羊先生,好久不見,兩位依然是神采依舊。”惠盎笑吟吟地打著招呼。
“哈哈哈,惠相太客氣了。”段乾寅笑著邀請惠盎到上位入座。
看他的樣子,似乎對待惠盎比對待蒙仲還要客氣。
這也難怪,畢竟蒙仲是孟子認可的弟子,而段乾寅與孟軻同輩份,因此段乾寅對待蒙仲,大多都是長輩對待晚輩的態度;但惠盎不同,惠盎並非儒家弟子,自然不能按照儒門的輩分去算,更何況惠盎又貴為宋國國相,因此段乾寅也好、田黯也罷,自然要更加客氣幾分。
說起來,段乾寅與田黯雖然是西河儒家的儒者,但難免也沾上了幾分世俗之氣,唯獨公羊平依舊是老牌的做法,對誰都是不卑不亢、平淡如水,除非是自己儒門的後輩,這位老先生有時才會提點幾句,尤其是他看重的晚輩。
比如蒙仲。
這不,在蒙仲向公羊平見禮時,公羊平不問其他,單單就問蒙仲近段時間可曾荒廢學業,隨後不厭其煩地再次叮囑蒙仲無論何時何地都莫要懈怠學業,顯然在這位老儒心中,人活一世最重要的就是做學問,不得不說確實是一位很純粹的儒者,哪怕是段乾寅、田黯,在這方麵亦不及公羊平。
彼此見禮之後,段乾寅便吩咐下人奉上了豐盛的酒菜。
期間,段乾寅向蒙仲問起了宋國的這場戰爭,見此蒙仲便簡單地講述了一遍,其實這場仗戰爭,能說的無非就隻有兩場仗,一場陶邑之戰,一場郯城之戰,說實話都不是很驚險,但段乾寅、段乾崇父子,包括公羊平、田黯等人,皆聽得津津有味。
當提到方城騎兵時,段乾寅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畢竟方城騎兵的戰馬,正是他段乾氏一族無償贈予的,蒙仲用這批戰馬先後擊敗了秦軍、趙軍、齊軍、燕軍,段乾寅亦倍感臉上有光。
而此時,蒙仲亦順勢感謝了段乾寅無償贈予戰馬的恩情,畢竟那可是五千名戰馬,可不是什麼小數目。
聽到蒙仲的話,段乾寅笑著擺手說道:“誒,賢侄不必客套,在商言商,那五千匹戰馬,我可不是白白贈予你的……你可還記得我當年的話?”
“奪回西河嘛,小侄記得。”蒙仲當然不會忘記。
見蒙仲將此事牢牢記在心中,段乾寅大為欣慰,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麼,對蒙仲說道:“說起騎兵,公孫豎似乎也打算訓練一支騎兵,去年入秋時,曾派人送信於我,準備向我段乾氏購置一批戰馬。”
“公孫軍將?”
蒙仲有些驚訝,不過轉念一想他也就是釋然了,畢竟公孫豎以及其麾下的魏青、竇興等將領,在伊闕之戰時都是見識過騎兵厲害的,因此他們回到河東後籌備訓練一支騎兵,倒也並不奇怪。
問題是,公孫豎、竇興、魏青等人對騎兵幾乎一無所知,他們真能訓練出一支出色的騎兵麼?
想了想,蒙仲覺得自己或許應該找個機會幫幫公孫豎,畢竟公孫豎與他的交情還是很不錯的,並且,公孫豎亦始終希望推薦他出任河東守,隻可惜就當前的情況來說,蒙仲自忖他離河東守的位置越來越遠了。
這個跟田文倒沒有什麼關係,而是因為他的封邑皆在魏國的南部——這不,今日魏王遫又將一座大有潛力的郾城封給了蒙仲。
但凡是人,難免都有區彆心,與其管轄河東,當然是傾向於大力發展自己的封邑咯,這一點,蒙仲亦不能免俗。
從旁,公羊平與惠盎聊了片刻後,亦轉頭問蒙仲道:“阿仲,此番去宋國,可曾拜訪你兩位老師?”
蒙仲楞了一下,如實說道:“莊師那邊,晚輩順路去拜見了,孟師那邊……”【作者:忘寫了,你就背個鍋吧。蒙仲:……】
見此,公羊平罕見地用不悅的語氣責怪道:“鄒國離郯城並不遠,你既到鄒國,為何不去拜見你的老師?”
蒙仲自知理虧,不敢回應。【蒙仲:?】
從旁,段乾寅與田黯好言勸說,但公羊平對此依舊不滿,直到蒙仲表示他轉日會寫信給孟子,請求老師原諒,公羊平這才罷休,同時也不忘叮囑蒙仲日後莫要再犯類似的錯誤。【蒙仲:??】
待眾人喝酒酒菜到半途時,有一名府上的仆從急匆匆地走入,在段乾寅的耳畔低聲說了幾句。
僅僅隻是幾句話,便聽得段乾寅雙目放光,隻見他抬手點點蒙仲,笑著說道:“阿仲,在我等叔伯、叔公麵前,你卻這般不實誠。”
說罷,他見公羊平、田黯皆露出不解的表情,便笑著說道:“我剛剛收到消息,大王為表阿仲此番救援宋國,力挫齊、趙、燕三國軍隊的功勞,將郾城賞賜給了他,還封他為郾城君,可這小子與我等喝了半天酒,卻絕口不提此事……怎麼,怕我等找你討酒吃麼?”
聽到這話,公羊平與田黯也是又驚又喜,隻見前者捋著花白的胡須,用欣慰的目光看著蒙仲連連點頭,而後者,則附和著段乾寅的話,對蒙仲笑罵道:“卻是不應該!”
蒙仲連忙解釋道:“魏王隻是有此意,並未正式發布,小子不敢胡言亂語,更何況,這種事哪有自己提出來的……”
田黯笑著說道:“為叔才不管你有什麼理由,隱瞞長輩,當罰酒……”
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同樣對此感到無比驚喜的蒙虎、華虎、樂進三人,早已衝上前將蒙仲按住,往他嘴裡灌酒。
足足喧鬨了好一番之後,眾人激動的心情這才稍稍平複下來。
蒙仲被封為郾城君,蒙虎、華虎、樂進三人不必多說,而公羊平、段乾寅、田黯等人,亦是極為歡喜,畢竟蒙仲雖說不是他們的弟子,但至少也是儒家的後輩。
從此儒家可以自豪地說,咱儒們不單出了章子,還出了郾城君。
想到田章,段乾寅忽然問蒙仲道:“此次在宋國時,可曾見到匡章?”
“不曾。”蒙仲搖了搖頭,解釋道:“晚輩其實也想跟田章義兄見一麵,但據說他正在其封邑匡邑養病,此番齊國軍隊,乃是由田觸、田達二人統帥……”
這次,公羊平點點頭,倒也沒有多說什麼,畢竟,田章雖說是蒙仲的義兄,又是蒙仲在孟子門下的師兄,但終歸這師兄弟倆立場不同,蒙仲總不能跑到齊國去拜見田章吧?
隨後,眾人一邊喝酒一邊閒聊,又聊了一兩個時辰,一直到臨近子時,這才意猶未儘地撤去酒席。
當晚,蒙仲、惠盎以及蒙虎一行人,皆被邀請在府上暫住。
次日清晨,當蒙仲從睡眠中蘇醒,揉著宿醉後有些刺痛的額角在床榻上賴著時,忽聽屋外有人叩門。
“誰?”蒙仲隨口問道。
聽聞此言,屋外立刻傳來了段乾崇的聲音。
見此,蒙仲便起身打開門,旋即就見段乾崇朝著他拜了拜,帶著幾分笑意說道:“郾城君,昨晚歇得可好?”
蒙仲跟段乾崇也是很熟,聞言二話不說就把門給關了:“唔,再見!”
段乾崇一愣,連忙抬手推門,可他這個貴少爺的力氣哪比得上蒙仲,急著他連忙喊道:“阿仲、阿仲,我有正事、我有正事……好好好,我錯了我錯了。”
見此,蒙仲這才再次把門打開。
此時就見段乾崇沒好氣地說道:“好心代為給你傳話,你居然把我拒之門外?更可惡的是,這還是我家府內……”
“什麼事?你到底說不說?”蒙仲作勢就要關門。
見此,段乾崇也不敢再逗蒙仲,收起笑容說道:“田文的門客馮諼來了,正在前院的堂屋等你。……你要見他麼?不想見的話,我替你去打發了。”
蒙仲連忙阻止段乾崇,搖搖頭說道:“還是見一見吧。”
瞧見蒙仲臉上的凝重之色,段乾崇正色說道:“阿仲,你如今已是封君,地位與田文相比不遑多讓,根本無需再對他過多客氣……”說到這裡,他忽然一改語氣,笑著說道:“您說是吧,郾城君?”
說罷,他趕緊轉身就跑。
畢竟他也有自知之明,似他這種富家公子的身子骨,根本不是蒙仲這些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同齡人對手,甚至於,蒙仲哪怕隻用一隻手就足以對付他。
看著段乾崇逃也似離開的背影,蒙仲倍感無語地搖搖頭,回屋洗漱,繼而前往前院的堂屋去見馮諼。
與段乾崇一樣,片刻後待馮諼見到他時,馮諼亦是拱手而拜,尊稱蒙仲為郾城君,當然,馮諼的這句尊稱,與段乾崇跟蒙仲開玩笑時的語氣大為不同,畢恭畢敬。
反而是蒙仲對此有些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