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魏冉將心中的震驚暫時拋之腦後,哈哈大笑說道:“無稽之談!”
“哦?”李兌沒想到魏冉居然完全否認了這件事,似笑非笑地問道:“穰侯的意思是,乃郾城君誆騙了李某?”
“自然!”
魏冉點點頭,正色說道:“郾城君雖非魏人,卻是魏臣,我必須得承認,郾城君確實是忠臣,事事優先考慮本國的利益、自家君主的利益。……奉陽君應該明白,我大秦一直以來都是魏國的威脅,郾城君乃是忠於魏國的忠臣,自然要百般詆毀我大秦,挑唆諸位對我大秦的不滿與敵意。”
“……”
李兌微眯著左眼,擺出一副“你隨意辯解”的無所謂態度。
在甘召這件事上,李兌是不會去懷疑蒙仲的,畢竟蒙仲有句話有的沒錯,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不管當日秦使甘召的來意是否是緩兵之計,先拿下陰晉這肯定是沒錯的——拿下陰晉也可以跟秦國談判嘛。
至於魏冉這會兒質疑郾城君蒙仲有故意挑唆他聯軍的意圖,這一點其實李兌也有所懷疑,比如當初蒙仲不顧其他,拉著聯軍一口氣挺進二百餘裡,絲毫未曾提到這樣冒進的舉措會導致糧草供應不及,事後仔細想想,李兌很懷疑蒙仲這個舉動,就是為了綁架趙、齊、燕三軍奪取陰晉。
原因很簡單,一旦陰晉落入了聯軍的手中,在大河對岸的河東,河東守公孫豎就能帶著其麾下的軍隊入場了,到時候魏韓兩軍在聯軍中的話語權無疑會變得更大。
李兌相信,在聯軍中隻有他看出了這一點——儘管他也是事後才反應過來。
所以說,魏冉用“挑唆”這個詞來指代蒙仲的做法,這實在是不夠準確,應該說,蒙仲是故意使聯軍陷入缺糧的窘迫,借此“綁架”了整個聯軍,讓整個聯軍不得不按照他的策略行動。
因為不團結就有可能被秦國全軍覆沒嘛,所以聯軍必須團結!也必定會團結!
這也正是李兌現如今越來越擔心秦國很有可能被蒙仲借五國聯軍挑翻的原因——因為,真的有這個可能。
不過,此刻魏冉一個勁地否認緩兵之計,稱蒙仲是故意挑唆聯軍,這還是讓李兌感到很疑惑。
蒙仲的意圖,李兌很清楚,事實上前者做得要比魏冉說的高明多了,讓人懷疑都很難懷疑,但魏冉一個勁地將強調是蒙仲的挑唆……
『莫非是離間計?』
轉念一想,李兌頓時就明白了。
不得不說,蒙仲現如今之所以能將秦國壓製地喘不過氣來,一方麵固然是因為他善於用兵、用計,就連白起、司馬錯、羋戎等秦將都無法抵擋,但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他五國聯軍的軍勢。
倘若魏冉能說服其餘聯軍這場戰爭,縱使魏韓兩軍不退,到時候蒙仲也很難再繼續削弱秦國。
兵力不足嘛,這是硬傷。
『我懂了,魏冉此行,是來離間我聯軍的……』
李兌暗暗想到。
而此時,坐在他麵對的魏冉則態度誠懇地說道:“為證明我大秦的誠意,防止再被郾城君得逞,我大秦願意將陰晉暫時交割給貴方保管,以便聯軍解決糧草不足的問題,證明我大秦絕無趁機偷襲的意思!”
『唔?主動將陰晉暫時交割給我方?』
聽到魏冉的話,縱使是李兌也是愣了一下。
但轉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在信中由衷地讚歎魏冉這招‘以退為進’的高明!
的確,不管齊燕兩軍的態度如何,至少就李兌而言,他支持蒙仲先拿下陰晉的態度,就是為了防止冬季時因為缺糧而被秦國趁機攻打,但倘若趙軍解決了糧草窘迫的問題,他李兌肯定是希望與秦國坐下來談判的,因為再打下去,得利的隻有魏韓兩國,而不是他趙國。
很顯然這個魏冉看出了這一點,是故表示願意主動將陰晉交出來。
儘管心中有所猜測,但李兌臉上卻並無表露,他故作驚訝地問道:“穰侯,貴國當真願意暫時主動讓出陰晉?”
“是。”魏冉點點頭說道:“為了證明我大秦的誠意!……奉陽君,這樣總能證明我大秦的誠意了吧?”
“唔唔。”李兌配合地點點頭。
的確,秦國願意暫時交出陰晉,確實可以證明秦國這會是真正想跟他聯軍和談了。
至於其中原因嘛,李兌也不想去說破——無非就是被蒙仲逼得隻能假戲真做唄,再不跟聯軍和談,明年蒙仲說不定都要帶兵攻破鹹陽了。
想到這一層隱情,李兌強忍住才沒笑出來。
但既然確認了秦國已被逼到絕境,李兌也要好好想想向秦國提出的條件了。
他對魏冉說道:“既然貴國願意主動交出陰晉,老夫自然相信貴國以及穰侯的誠意,這場仗打到眼下,貴我雙方,皆有無數傷害,也該就此打住了。隻要貴國能滿足幾個條件,我代表趙軍,願意就此退兵。”
魏冉拱了拱手:“請奉陽君示下。”
“首先,貴國必須自廢帝號。”李兌一臉嚴肅地說道。
『這個老物……』
魏冉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李兌,他也沒想到李兌提出的第一個條件,居然是要求他秦國自己廢除帝號。
說實話,秦國廢不廢帝號,其實跟趙國並沒有什麼實際關係,但倘若秦國因為趙國而自廢帝號,那麼趙國就能得到“維護周王室正統”的美名,得到世人的擁護。
儘管周王室已經衰弱了,甚至於早已到了顏麵掃地的地步,以至於天底下的諸國都可以將其無視——毫不誇張地說,迄今為止仍在向周王室進貢的就隻有兩個國家,一個是魯國,一個是宋國。
甚至於,秦韓兩國曾經都還考慮過兼並周國現如今那僅有的一點土地,可想而知周王朝如今的地位。
可在這種情況下,趙國卻依舊堅持維護周國的顏麵,逼迫強大的秦國自廢帝號,不難猜測這件事之後,趙國必然能收獲數不儘的善名——儘管在魏冉看來,這趙國與他秦國相比也是半斤八兩。
維護周國?
嘿,怎麼不見你趙國年年向周國進貢?
“可以。”
魏冉稍一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本來嘛,‘秦齊互帝’是為了變相地促成秦齊結盟,可沒想到齊國居然那麼慫,早早地就自廢了帝號,還反過來抨擊秦國稱帝的舉措,害得秦國獨自承受全中原人的聲討。
雖說沒能守住帝號,使之變成既定事實,這確實有些可惜,但總的來說,保持帝號對秦國確實沒什麼戰略意義了——誰知道齊王那麼慫呢?
見魏冉答應,李兌又說道:“第二件,希望秦王親自赴我趙國朝見。”
“這……”
魏冉微微皺了皺眉頭,畢竟一國君主非主動而是被迫去他國的國都朝見,這在顏麵上確實不怎麼好看。
想了想,他對李兌說道:“在下可以代表我國大王承諾,承諾前往貴國麵見趙王,但……鹹陽距邯鄲路途遙遠,且我亦擔心魏韓兩國從中作梗,不如這樣,貴我雙方君主相約在貴國的太原,在離石、中陽一帶約見,如何?奉陽君也看到了,魏國今日得蒙仲,不亞於昔日得龐涓,與龐涓相比,蒙仲同樣強勢,但此人的計略,卻還要在龐涓之上,而更關鍵的,那蒙仲今日才二十有餘,我想,貴國也不希望重重蹈當年的覆轍,再次被人兵臨邯鄲吧?”
頓了頓,魏冉壓低聲音又說道:“秦趙本是一家,且我國大王還是趙主父當年力扶上位,大王嘗對我言,是趙主父將他送上王位,如再生父母,若非趙主父,怕是大王還在燕國為質,今日的趙王乃趙主父之子,大王嘗說,秦趙兩君實乃兄弟……”
“……”
李兌靜靜地聽著魏冉的話,在心中盤算著與親近秦國的利弊。
魏冉有一句話深得他心,那就是擁有蒙仲的魏國,實在是威脅太大。
今日蒙仲能用二十幾萬軍隊就能讓最強大的秦國屈服,那麼,使他趙國屈服需要多少軍隊?
彆忘了,當年秦將白起僅用五、六萬人,就打得他趙國的兵將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可這個白起在蒙仲麵前,卻隻有挨打的份……
由此可見,白起能做到的事,蒙仲也能做到。
從這一點來看,似乎確實有必要恢複曾經與秦國暗下的盟約,雙方共同製衡一下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