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仲與公孫醜對視了一眼,二人無聲地交流了一些,旋即,公孫醜輕輕走到孟子的床榻上,低聲徐徐說道:“夫子,蒙仲來探望您了。”
足足過了四五息的樣子,孟子的雙目這才逐漸睜開,略顯失焦地看向站在床榻一側的蒙仲,繼而雙目逐漸變得有神起來。
“阿仲……咳咳咳,來,扶老夫一把。”
在孟子的示意下,蒙仲趕緊上前,與公孫醜一同攙扶孟子,讓孟子能靠坐在床榻上。
此時,孟子拍拍床榻的邊沿,示意蒙仲坐下,旋即拍拍蒙仲的肩膀笑著說道:“你在西河的事,老夫……咳咳,老夫聽說了,出色,很出色!當今能令秦國妥協屈服的人,十分罕見,而其中……有你……咳咳咳。”
說著,他困惑問道:“說起來,你怎麼會來鄒國?”
蒙仲遂輕聲解釋道:“回夫子的話,我如今在宋國擔任大司馬,助宋國討伐齊國……”
“大司馬?”孟子困惑問道:“你不是在魏國仕官麼?怎麼會出任宋國的大司馬之職?”
蒙仲便解釋道:“因得知宋王與太子不和,弟子在結束西河之戰後,便立刻趕奔宋國……”
然而,孟子越聽臉上的困惑之色卻越濃:“宋王與太子不和?”
見此,蒙仲好奇問道:“夫子不知宋國最近發生的事”
孟子搖搖頭,轉頭看向公孫醜等諸弟子。
公孫醜解釋道:“老師近期身體狀況不佳,因此弟子等人不敢讓老師分心。”
想來孟子也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未責怪公孫醜等諸弟子,轉頭對蒙仲說道:“阿仲,那你來講一講吧。”
“諾。”
蒙仲應了一聲,遂將他宋國的內亂始終,包括五國伐齊,皆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孟子。
當他講到他恨恨揍了一頓宋王偃,用‘武力’使宋王偃‘屈服’,並將其‘放逐’至魏國時,孟子與公孫醜等人皆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要知道,雖說在惠盎的努力下,宋王偃默許在宋國推行孟子的仁政,但這位君主在本質上還是不折不扣的暴君,整個宋國沒幾人敢忤逆這位君主,可蒙仲倒好,居然說什麼將宋王偃摔倒在地,還‘反複幾次’,讓宋王偃‘不能站立’,這簡直……
“咳。”輕咳一聲後,孟子低聲說道:“阿仲,你雖是好心,但君臣有彆,似這般‘武諫’,不合規矩。……宋王雖被傳為暴君,但看他能寬恕你這次的行為,可見他並不昏昧,但你也要恪守為臣之禮。……今宋王為了避嫌而遠赴魏國,以他的好強,想來終生不會再返回宋國,他日你返回魏國時,當適當給予照顧……”
從旁,公孫醜等人也是連連點頭。
打了宋王偃那樣的暴君,非但沒死,居然還能說服宋王偃,迫使宋王偃讓步……說實話,這些位師兄哪怕是在旁聽著,都為當時的蒙仲捏一把冷汗。
隨後,當蒙仲說到五國伐齊、齊國破碎、齊王田地從臨淄逃到莒城時,孟子感慨地歎了口氣:“這即是不修仁德的下場啊。”
在旁,公孫醜等諸弟子亦是附和點頭,唏噓不已。
齊國,當初的齊國,那是多麼的強盛,齊威王時期,連秦國都不敢與其爭鋒;待等齊宣王時期,原本倒向秦國的中原各國,硬生生因為齊國的強盛而考慮倒向齊國。
可惜這一代的君主齊王田地……
“你們將如何處置齊國?”孟子正色問蒙仲道。
在這位老師麵前,蒙仲當然不會隱瞞,如實說道:“魏、燕、宋三國打算瓜分齊國,魏國取東郡,宋國取琅邪,分彆占取齊國五分之一的國土,其餘三分,燕國試圖將其吞並。”
聽到這話,在旁的樂正驚訝問道:“為何燕國能五分取其三?”
蒙仲便解釋道:“因為此次五國伐秦,乃是由秦國提出倡議,秦國希望魏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齊國這邊,希望魏國陷入齊國的泥潭,為秦國爭取時間。我反複思量,認為魏國主要的威脅還是在於秦國,因此,魏國不應當花費太多的精力在東邊。……山東的齊人,距離臨淄較近,我認為很難短時間內令其心甘情願歸順魏國,但東郡距離臨淄較遠,那裡的齊人應該能夠接受魏國的治理……”
“很明智的判斷。”孟子點點頭,由衷稱讚道:“不是人人都能在貪欲麵前保持克製……也是這個道理,是故你叫宋國止步於莒城吧?”
蒙仲笑了笑,說道:“還有就是齊王田地這個麻煩,很難處置……抓到他吧,殺了容易引起齊人的憤怒,放過又無法讓宋人接受,與其左右為難,索性就止步於莒城,反正宋國此次占據的土地,也足夠宋國消化好些年了。”
“很明智。”孟子點點頭,旋即,他皺著眉頭問道:“那其餘三分齊土……據老夫所知,燕國的樂毅是你的知己,他可與你說過,將以什麼方式吞並齊土?”
蒙仲當然明白孟子的擔憂,正色說道:“夫子請放心,關於此事,樂毅曾與我商討過,我將夫子當初與齊宣王的對話告訴了他,並告誡他,燕國弱而齊國強,倘若燕國欲以弱吞強,那麼就必須注重齊人的民心,倘若齊人個個都能接受燕國的統治,那麼燕國就能長久占據這片土地;反之,燕國從哪裡來,終將回哪裡去,就仿佛當年的齊宣王。”
“善!”孟子非常滿意地點點頭。
當代因為法家思想的盛行,其實儒家弟子漸漸已經式微,很少能出現像田章這樣的,更彆說蒙仲這個他硬生生從莊子嘴裡掰過來的半個弟子,以蒙仲如今的地位與名聲,依舊能推行他孟軻的仁德、仁政思想,這對於一位一輩子都無法讓自己的思想被諸國君主真心采納的老人來說,著實是最大的安慰。
隨後,蒙仲又向孟子講述了太子戴武的來意:“此番太子戴武前來拜訪老師,就是為了迎儒家入宋,得到儒家弟子的幫助……”
“好、好、好。”孟子連說了三個好字。
事實上,宋國本身就推行儒家思想,但這隻是惠盎的功勞,宋王偃本身對於儒家思想,其實也不怎麼感興趣,但如今宋國的儲君太子戴武,卻受儒家思想影響極大,蒙仲毫不懷疑,隻要孟子點頭,相信日後定然會有大批的儒家奔赴宋國當官。
此事對於宋國利弊如何,其實不好評價,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現如今宋國吞並了齊國五分之一土地的情況下,這些儒家弟子去宋國當官,必然能對宋國的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
至於孟子會不會答應,這還說用麼?
孟子一輩子都希望中原各國真心采用他的思想主張,又怎麼會退卻太子戴武的邀請呢?
隻可惜按照孟子的身體狀況,待宋國盛行儒家思想時,這位老人怕是看不到了。
這不,在與蒙仲聊了一個時辰後,孟子的精力就漸漸支撐不住了。
見此,公孫醜適合地勸說道:“阿仲,反正你也要在這邊多住幾日,今日不如就到此為止吧,讓夫子先歇息一下。”
蒙仲點點頭,準備與諸師兄弟一起告辭離去。
而就在這時,隻見有一名儒家弟子走入屋內,捧著一冊竹簡說道:“有驛卒送來了一封書信,乃是蒙邑送來的。”
還未等屋內其餘人反應過來,就見本靠坐在床榻上即將昏昏入睡的孟子忽然睜開了雙目,仿佛恢複了元氣似的,說道:“取來,讓老夫觀瞧。”
片刻之後,孟子看罷書信的內容,哈哈笑道道:“我估摸著就這幾日了,哈哈,果然,這老……”
忽然,他看到了站在門旁的蒙仲,聲音戛然而止,隻見他笑眯眯地對蒙仲說道:“阿仲,你先去歇息吧。”
“……”
蒙仲與公孫醜、樂正等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後者用眼神示意他莫要參合。
待走出屋內後,蒙仲尚能聽到屋內傳來孟子中氣十足的聲音。
“論辯術,老夫一生不弱於人,若不能說得‘莊蔽天’啞口無言,老夫死亦不能瞑目!……老夫強撐這口氣,就是為了辯地他啞口無言!”
莊蔽天?不會是指……
蒙仲眼角抽搐了幾下。
真有毅力啊,這兩位……
這都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