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隻能避著人群,往偏僻的地方走。
上山,就是想看看,這個季節,山上都有些啥子,過段日子,貓冬,真就不能出門了。
“小雨呀,上來挖野菜呀?”這麼有錢,咋還上山挖野菜呢?婦人不解。
“是啊,嬸兒,你砍柴呀?”
“可不,秋收有陣子沒空砍柴,趁現在多存些。”突然想到,趙老三家沒分到地,他們今年沒秋收。
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可憐麵前的丫頭,還是可憐自己。
沒地,啥都要靠買的,現在還得挖老了的野菜吃,有地,秋收,哪回不累的扒層皮。
“嬸兒,你忙,我去那邊了啊!”
“好,好!”
這個季節,除了按理應該是藥材最多的時候,咋她也沒看到幾樣呢?
趙小雨逛了半天,沒找到啥值錢的藥材,柴火倒是撿了不少,他們家,也是要燒火的。
到家的時候,剛好碰到姥爺送河葫蘆,滿滿二十來筐貨,擺在前院裡。
“姥爺,您又去哪裡了?”
真能跑呀,越跑越遠。
“大河子縣。”
哪裡?沒聽說過。
“那麼遠,腿著去的?”
“嗯,腿著走三天,撿了兩天,回來又走了三天。”
趙小雨佩服的看著他,人家掙得,真真是血汗錢。
不怪人能發財,是真能吃苦。
“姥爺,您悠著點,太遠的地兒,讓大舅他們去就成了。”
在一旁的兩個舅舅:沒老爹在,他們沒有主心骨。
“我胳膊老腿結實著,去的時候空車,我就坐車上他們拉著,不累。”
行吧,您高興就好。
拿了銀子,也不留飯,他們回家歇一夜,就去下一個地方。
趙小雨趕緊跑廚房後麵,裝了十幾個大肉包子,還有十幾個熟的水煮蛋,讓他們路上吃。
說不累不累,一個個憔悴的,眼下一團青黑,瘦了一大圈。
太拚了,實在太拚了,勸又勸不動。聽老爹說,其他幾家也一樣,憔悴的,跟坐牢回來一個樣。
艾瑪,幸好不是常年累月的有貨,累死了咋整,她罪過大了。
推辭間,趙小雨突然想起,他們撿河葫蘆,一個地方就撿一次,這麼長時間,該又有了吧。
如果有,他們也不用跑恁遠撿貨。
“姥爺,村裡的泥地看看,是不是又有河葫蘆了。爹,要不你現在帶姥爺他們咱們家旁邊泥地看看。”
“成!”泥地,他也很久沒去了。
幾個人,一人背了個筐,趙小雨帶著梨花,一起去看看,梨花也該出去放放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