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嘴角一抽。
因為這話題轉換真挺生硬的。
相當生硬。
他想了想,說道:
“我在網上看到的是,電大那邊學術氛圍更濃厚,而複華這邊對商業的重視較多。”
“對,也不對。”
王天明搖頭:
“你所說的商業,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但實際上,微電子芯片行業的投資很大,單一項目的研究資金可能就是十億起步,普通商業經濟很難支撐。電大那邊的學術氛圍之所以濃厚,其實還是缺少環境政策傾斜。不過山城那邊這幾年是要打造高科技人才聚集地,未來應該在五年左右吧,它會一點點的轉型,到時,電大那邊才能稱得上是如虎添翼。但微電子行業,一步領先,步步領先,與東南沿海的差距,還是比較難彌補的。而我們這個行業,真正有實力能自己單獨運作的,不多。”
他說完,王天書便點點頭:
“這個確實,路遙,你是不是在新聞上經常看到,某某省要打造一個電子高科技產業園,吸引大批量優秀人才過來的消息?”
“……嗯,經常能看到。”
“實際上這種事情是行不通的。”
代替了哥哥,他給路遙解釋道:
“芯片產業無非就是兩條路,一種是獨立自主……但怎麼說呢,咱們國家的技術現在還很落後。從軟件上而言,全球軟件市場,屬於我們的市場份額僅僅百分之一,而芯片產業,無論是從芯片結構設計上,還是其他方麵……或者說的更準確點,從你想要從事這一行開始,你要學會的eda軟件,那也是需要國外授權的。獨立自主的路,咱們一直在走,但走的很艱難。
而另一種,則是中外合資……但外國公司追求的是盈利,芯片業務想要盈利,你的產能就要拉上去,可中外合資絕大部分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他們依賴的並不是對外營收,更多的是靠補貼存活。所以,這兩條路基本是走不通的,而同樣的道理,微電子行業離不開商業的支持,而這個“商業”,也並不是一些中小型公司。而是真正具備經濟實力的公司與咱們合作,同時各省出政策支持,扶持,二者缺一不可……”
他說,路遙就在點頭。
因為王天書說的一點都不錯。
他畢業那會兒,剛好是川渝要搞高新技術城市轉型,整個川渝都在大力支持,各種諸如華為、中芯、中微等等國有或者私有的企業入駐,並且恰好2010年,是十二五期間最重要的909工程升級改造也把目光落到了川渝地區……可以說是時來天地皆同力,而眼前這位王老師的0.13微米銅互連項目,也是909工程的碩果結晶之一。
被他這麼一說,路遙才意識到……確實,要是沒有十二五的規劃,川渝地區其實還是要落後不少。
“所以,目前……就咱們國內而言,真正做到商業與技術支持平衡的地區,就隻有咱們魔都,以及魔都周圍相關的產業園區。可以說,這裡是微電子行業的心臟也不過分。”
不得不承認,王天書確實深諳“抓重點”的技巧,把話題又巧妙的收了回來。
並且他似乎生怕路遙聽不懂,補充道:
“如果你不打算出國深造,一心想為咱們國家的微電子產業推動做出貢獻的話,那麼,複華其實要比其他學校更適合。”
說完,他又用一種很詼諧的語氣笑道:
“你這兩聲哥可不白喊,關於微電子行業,我倆能給你規劃一條很筆直的路,連芊芊可都沒你這待遇呢。”
魏芊芊嘴角抽了抽。
她確實對電子行業不感興趣,而是更喜歡搞生物研究。
如果她從事電子行業,待遇其實不會比路遙差。
但這種事情就純粹靠個人了。
就像是表哥說的那樣,這一行裡,感興趣的人會覺得非常有趣。可不感興趣的人,對著什麼二極管、晶體管、什麼光刻膠、矽片之類的……魏芊芊一想自己以後天天玩沙子,她就覺得那種生活還不如讓她去彈鋼琴呢。
太無趣了些。
不過……
她悄悄看了一眼路遙。
要是……路遙能報複華的話,其實……也挺好的。
彆的不提,至少演出搭子有了。
而且,複華那地方自己“人生地不熟”的,要是有個同學一起,說說話,聊聊天……
嗯。
真的挺好的。
而不僅她在琢磨,路遙其實也在沉思。
電大,這座母校,他其實在心底已經pass了。
本科嘛,每個學校都差不多。
而研究生……
電大,複華,青華……
前途。
環境。
習慣……
甚至,他想起來了徐若初的那番話。
元帥的女兒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