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雖然說就藩遠離了權力中樞,但就藩的好處實在是太明顯了。
就連李愔都知道其中的好處,他們這些人又怎麼可能不明白。
“如果是舊番的話,老夫倒是覺得幾個望族所在的州府不錯。”楊懷之想了想說道,“畢竟這些望族本就一體,加之他們和大明的那位關係本就不睦。
屆時若是殿下就藩這些州府中的一地,想必他們都會全力配合。
就算不能再造日月山的奇跡,但想做出一番成績想必也不會太難。”
李恪自然明白楊懷之的意思,笑道“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
“不早了。”楊懷之立馬說道,“梁王此番雖然多多少少是因為懲戒才就藩,但對諸位殿下而言,也是一個機會。
至少皇子就藩的先河已經開了。
這就是機會。
而如今,陛下春秋鼎盛,據高州那邊傳來的消息,陛下如今尚能日食一鬥,雖然此番南征沒有衝鋒陷陣,但那也隻是沒有機會而已。
東宮啊,那位置夠得坐的。
如果有機會,也的確是時候未雨綢繆了。”
他這話說得就夠明顯了。
李二如今春秋鼎盛,身體也是倍棒,不管從哪方麵來看,短時間內都沒有駕崩的跡象。
換句話說,不管是誰坐上東宮之位,短時間也隻是太子罷了。
可千百年來,又有幾個太子能順利走到那個位置?
而且,如今李恪和李承乾的爭鬥,明顯落入了下風,這個時候,如果不為今後萬一的失敗做準備,那才是沒腦子。
“未雨綢繆自然是有必要的。”李恪太懂楊懷之的意思了,畢竟這位也是出自弘農楊氏,放在前隋,他弘農楊氏也算是頂尖的士族,但隨著前隋的覆滅,弘農楊氏也在逐漸的式微。
如果李恪真能走到那一步,他弘農楊氏自然也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哪怕李恪走不到那一步,隻是一個普通的藩王,他弘農楊氏也還能再熬一段時間。
可如果李恪徹底湮滅在了皇權之爭中,他弘農楊氏的未來就真的堪憂了。
想通了這些,李恪壓低了聲音,小聲的跟楊懷之耳語了一番。
楊懷之聞言整個人都愣住了。
“殿下所言當真?”楊懷之沒忍住問道。
李恪倒是笑了笑,說道“這還能有假?
自當年日月山回來之時,本王就明白了一切。
加之父皇的態度,本王就更清楚了。
彆以為父皇這些年在有意培養本王,但其原因本王比誰都清楚。
說到底,不過是隻有本王更合適。
青雀是個人精,他不願意摻和這些事兒,加之皇後還在,也不允許青雀摻和,父皇也隻是在無奈之下才選擇了本王。
但真要說的話,本王憑什麼去爭,又拿什麼去爭?”
說到這裡,李恪也是歎了一口氣,“在父皇眼裡,本王也不過是父皇用來對付皇兄的旗子罷了。”
李二要是聽到這些話,估計會露出欣慰的表情出來。
其實不管是誰,都很清楚,李恪要想坐上那個位置的難度,無疑造反。
畢竟李恪身上還留有前隋皇室的血脈,誰都擔心,如果李恪坐上了那個位置,會不會因為楊妃的緣故,肅清當初的亂臣賊子。
那大唐的那些開國功勳,恐怕隻會人人自危。
而這會兒,楊懷之聽到李恪這麼說,當即也是一臉的欣慰。
雖然他早早就投奔了李恪,但他卻比誰都清楚,李恪要想謀得那個位置,比誰都難。
但那個時候,他卻又不能直說,畢竟這也是很多人所期待的。
而且,弘農楊氏和李恪綁得太緊密了,幾乎都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地步了。
如今,他見李恪能想通這些東西,他怎麼額可能不欣慰。
半晌,楊懷之才說道“若是楊妃還活著,知曉殿下有此深意,想來也會欣慰的。”
說到自己的母妃,李恪也神情黯淡了下來,半晌才說道“李愔那小子有些話卻是不是謠言,母妃雖然非本王所害,但的確是因本王而死。”
原本還在感慨楊妃香消玉殞的楊懷之,聽到李恪這話,突然就愣住了。
楊妃的暴斃,對於他們來說,其實也是難以接受的。
不說楊妃受寵與否,隻要楊妃還活著,弘農楊氏其實就是偏向楊妃的。
隻是這會兒聽李恪這麼一說,楊妃之死好似另有隱情。
李恪見楊懷之那反應,倒也不意外,更是沒有隱瞞,直接說道“要不是母妃留下了信函,本王也想不到母妃竟然為了能讓我今後不被群臣所猜疑,這才……”
後麵的話,他沒說,直接從懷中將一封信函掏了出來,這才說道“懷之先生還是自己看吧。”
楊懷之這會兒也有點兒懵逼,接過信函後,當即就認真地看了起來。
不過是片刻時間,看完楊妃的信函,楊懷之便已經是滿眼的淚水了。
到這會兒,他也終於明白楊妃為什麼會暴斃了?
與其說是暴斃,不如說是自儘。
作為前隋的公主,楊妃又怎麼不明白自己活著,就是李恪登臨大寶最大的攔路石?
也正是這個原因,楊妃終究還是犧牲了自己,為李恪做了她能做的最後一件事兒。
也隻有她死了,大唐的那些開國功勳們,才不會擔心李恪上位後,會因為其母妃的影響,從而對他們下手。
想通了這個道理,楊懷之噙著淚水說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作為母親,楊妃無疑是偉大的!”
楊懷之本身也是一個孝順的人,這會兒聽聞這個消息,震撼是其一,最重要的便是欽佩。
像楊妃這樣的母親,他聽過不少,甚至也親眼見過,但像楊妃這等身份還能如此的,確實不多見。
到了他們這個位置,親情真的很淡薄了。
說到這裡,他好似突然想到了什麼,說道“這麼說的話,陛下其實一早就知道了?”
李恪點了點頭,說道“母妃的死因,能瞞過天下人,但又怎麼可能瞞過父皇?
這也是李愔那小子觸怒父皇的根本原因,當然,如今來看的話,那家夥隻怕一早就有預料了,估摸著,他也不想待在長安了。
長安太威脅了,未來的長安,隻會更危險。
他如果隻是想借此避開風浪的中心,本王倒是多了幾分欣慰。